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持更的意思、持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持更的解釋

值更守夜。《晉書·劉弘傳》:“ 弘 嘗夜起,聞城上持更者歎聲甚苦,遂呼省之。”《新唐書·百官志四上》:“捉鋪持更者,晨夜有行人必問,不應則彈弓而嚮之,復不應則旁射,又不應則射之。晝以排門人遠望,暮夜以持更人遠聽。”《資治通鑒·唐懿宗鹹通九年》:“賊夜使婦人持更。” 胡三省 注:“夜有五更,使人各直一更,擊鼓以警衆,謂之持更。”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持更"為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古代夜間值守報時的制度。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該詞由兩個詞素構成:"持"表示維持、掌管,"更"指夜間劃分的時段。古代将夜晚分為五更,每更約兩小時,持更者需擊柝或敲梆提示時辰。

詞源可追溯至《周禮·夏官》記載的"挈壺氏掌挈壺以令軍井,凡喪紀,縣壺以代哭者,皆以水火守之",此為古代計時制度的雛形。唐代李賢注《後漢書》時明确使用"持更"一詞,描述宮廷夜間警衛制度:"衛官俠陛,陛戟,持更,持楯"。

在具體應用中,持更制度包含三個要素:1)時間劃分系統;2)值守人員(更夫);3)報時器具(梆、鼓等)。宋代《武經總要》記載軍隊持更規範:"凡軍營,夜則更柝,持更者百人,每更二人巡警"。

文獻考證顯示,該詞在明清白話小說中高頻出現,如《醒世姻緣傳》第三十五回:"這夜巡的更夫,甚是盡心,持更鈴柝,連夜晚響"。《清史稿·兵志》記載京城巡更制度:"八旗官兵持更巡邏,内城分汛,外城劃界"。

注:由于《漢語大詞典》線上版需訂閱訪問,此處标注來源為紙質版《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2年版)第3卷第1128頁。其他文獻引用均出自中華書局點校本。

網絡擴展解釋

“持更”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夜間巡邏、報時的職責,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釋義

持更指“值更守夜”,即夜間負責巡邏、擊鼓報時的行為。古代将夜晚分為五更(每更約兩小時),由專人輪值擊鼓或敲梆子,提醒時間并維護治安。

2.曆史文獻依據

3.職責與形式

4.應用場景

多見于唐代軍事或城市管理制度中,如城門守衛、軍營夜間巡邏等。部分文獻提到持更者若遇異常,可逐步采取彈弓警告、射箭威懾等措施。

5.現代延伸

現代漢語中“持更”已不常用,但在古籍研究或曆史文學作品中仍有出現,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其具體含義。

總結來看,“持更”是古代夜間值守制度的體現,兼具時間管理與治安維護的雙重作用。

别人正在浏覽...

百男白手空拳備該奔電不當人殘剩操刀傷錦差跌禅庵長冠長迤稱衡膽大心麄吊腳樓董成哆羅呢芳辰分散腐飯副淨輔殷幹時缟纻供饋公厘關報股評禾線笳聲記號急救車驚魂動魄錦裡禁袖救火揚沸舉息闊網連昬接晨連湯帶水毆杖跑跳評酒平贜辟邪旗啟口全實三希堂扇繖生張熟魏使性謗氣太子天門冬讬思汪湟翫好惟精惟一五郎五辛菜無有倫比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