摽撥的意思、摽撥的詳細解釋
摽撥的解釋
标明調撥。摽,通“ 标 ”。《宋史·兵志四》:“ 涇原路 隴山 一帶係官地,例為人侵冒,略無色役。非自朝廷置局招置摽撥,無以杜絶姦弊。”
詞語分解
- 摽的解釋 摽 à 緊緊地捆綁物體使其相連:椅子腿活動了,用鐵絲摽住。 比着:摽着勁幹。 用胳膊緊緊地鈎住:他倆摽着胳膊走。 親近,依附(多含貶義):他們摽在一塊兒。 落:摽梅。 打,擊:“長木之斃,無不摽也”。
- 撥的解釋 撥 (撥) ō 用手指或棍棒等推動或挑動:撥動。把鐘撥準了。撥冗(推開繁忙的事物,抽出時間)。撥雲見日。 分給:撥發。撥款。撥付。 治理:撥亂反正。 掉轉:撥轉馬頭。 量詞,用于成批的,分組的:分成兩
網絡擴展解釋
“摽撥”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及用法如下:
-
拼音與釋義
拼音為biāo bō,意為“标明調撥”,其中“摽”通“标”,表示标記、标明,“撥”指分配或調撥。
-
文獻出處
該詞可見于《宋史·兵志四》,用于描述官方對土地的規範管理。例如,朝廷通過“摽撥”官地來防止侵占行為,強調需明确标記并分配資源以杜絕弊端。
-
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代行政或軍事文書,特指官方對物資、土地的标記與調配,帶有權威性和規範性色彩。
-
通假字說明
“摽”在此處為通假用法,與“标”互通,體現了古漢語中借字表意的特點。
網絡擴展解釋二
摽撥是一個含義豐富的詞語,它可以表示搖動、颠簸、抽打等動作,也可以指撥動、探研、搜尋等行為。根據《現代漢語詞典》,它的拆分部首是扌和辶,拼音為biāo or bō。摽撥的常用動詞意思來自于“撥”,表示用手或物體輕輕擺動、晃動某物。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摽撥用的是不同于現代的繁體字。具體而言,古時候的漢字寫法是繁體,例如摽的繁體為彪,撥的繁體為撥。
以下是一些例句:摽撥着塵土的枝葉,樹上的小鳥醒來了。他用手指輕輕摽撥琴弦,發出了清脆悅耳的音符。
摽撥可以組合成許多詞語,例如摽弦(指彈撥弦樂器)、探摽(指探索、探求)、摽诘(指仔細追問)等。與摽撥近義的詞彙有抖動、颠簸、拂動等,反義的詞彙包括穩定、安靜和固定等。
希望以上信息能幫到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