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彖辭的意思、彖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彖辭的解釋

[writings on the implication of divinatory symbols in “The Book of Changes”;commentary on meaning of diagrams in the Classic of Changes] 《易經》中論卦義的文字。也叫“卦辭”

詳細解釋

(1).指《周易》中的卦辭。《左傳·昭公二年》“見《易·象》《魯春秋》” 唐 孔穎達 疏:“故先代大儒 鄭衆 、 賈逵 等或以為卦下之彖辭, 文王 所作。”按,象,或以為非《易》十翼之《象》,應是《象魏》。見 楊伯峻 《春秋左傳注》《易·乾》“元亨利貞” 宋 朱熹 本義:“元亨利貞, 文王 所繫之辭,以斷一卦之吉兇,所謂彖辭者也。”

(2).指《周易》中的爻辭。《易·繫辭下》:“知者觀其彖辭,則思過半矣。” 鄭玄 注:“彖辭,爻辭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彖辭是《易經》中解釋卦義的核心内容,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定義與基本功能
    彖辭是《易經》六十四卦中每一卦開頭的總括性文字,又稱“卦辭”。其作用在于概括一卦的涵義,通過分析卦象、卦德等,從宏觀角度解釋卦名及吉兇趨勢。例如乾卦的彖辭“元亨利貞”,即是對該卦“創生萬物”特性的總結。

  2. 字源與命名邏輯
    “彖”字本義與豬嘴結構相關(半包住下吻部),後引申為“概括”“注解”。另有學者認為“彖”是“掾”(推究)的假借字,強調對卦義的推演。古人亦将其解釋為“斷”,即斷定吉兇,如需卦彖辭通過卦象(上坎下乾)分析“利涉大川”的依據。

  3. 内容特點與思想内涵
    彖辭常以自然現象類比人事,體現“天人合一”思想。如乾卦彖辭“雲行雨施,品物流形”,以天道運行隱喻君子的剛健精神。部分彖辭還與卦氣圖相關,如泰卦(正月卦)彖辭“小往大來”對應陰陽二氣交通的時節特征。

  4. 與爻辭的區别
    彖辭統攝全卦,而爻辭僅針對六爻中的某一爻進行解釋。例如需卦彖辭總論“有孚,光亨貞吉”,爻辭則分述各爻情境(如“需于郊”“需于沙”等)。

  5. 作者與曆史争議
    傳統認為周文王系卦辭(即彖辭),但學術界對“彖”字本義及彖辭形成時間存在争議。需注意,彖辭與《易傳》中的《彖傳》不同,後者是戰國時期對彖辭的進一步闡釋。

彖辭以精煉語言揭示卦象本質,既是占斷依據,也是哲學思想的載體。若需深入探究具體卦例或曆史源流,可參考《周易》原文及《彖傳》注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彖辭

《彖辭》是一種古代文獻,是《周易》的一部分,用于解釋《易經》中的六十四卦。這些解釋通常是以象征性的語言描述,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應用這些卦的意義。

拆分部首和筆畫

《彖辭》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兩部分:彖(辶部旁,shǒu字形,步字底部稱“彳”,表示“走”的意思)和辭(辛部旁,xīn字形,表示言辭、語言的意思)。彖部的筆畫數為3,辭部的筆畫數為13。

來源

《彖辭》最早出現在周朝時期,是由古代的哲學家和占卜家撰寫的。它們旨在幫助人們理解六十四卦的含義和對人生的指導。

繁體

在繁體字中,《彖辭》被寫作「彖辭」。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彖辭的寫法略有不同。彖字通常為“彐”(象征着山的形狀),而辭字通常為“詞”(辛部旁加上聲旁“氏”)。

例句

以下是一個使用《彖辭》的例句:

“乾卦者,動也。剛健而動,故有事。”

組詞

與《彖辭》相關的組詞有:

1. 彖象(tuàn xiàng):解釋卦象的象意。

2. 彖旨(tuàn zhǐ):卦辭中的主要意義。

3. 彖義(tuàn yì):對卦辭的解釋和說明。

近義詞

與《彖辭》意思相近的詞彙有:

1. 解釋(jiě shì):解讀、說明。

2. 诠釋(quán shì):解釋、解讀。

3. 闡釋(chǎn shì):詳細解釋、陳述。

反義詞

《彖辭》的反義詞是:

1. 未解(wèi jiě):未經解釋、未被理解。

2. 未辭(wèi cí):未被解釋、未被說明。

3. 未明(wèi míng):沒有被明确闡明、理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