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彖辭的意思、彖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彖辭的解釋

[writings on the implication of divinatory symbols in “The Book of Changes”;commentary on meaning of diagrams in the Classic of Changes] 《易經》中論卦義的文字。也叫“卦辭”

詳細解釋

(1).指《周易》中的卦辭。《左傳·昭公二年》“見《易·象》《魯春秋》” 唐 孔穎達 疏:“故先代大儒 鄭衆 、 賈逵 等或以為卦下之彖辭, 文王 所作。”按,象,或以為非《易》十翼之《象》,應是《象魏》。見 楊伯峻 《春秋左傳注》《易·乾》“元亨利貞” 宋 朱熹 本義:“元亨利貞, 文王 所繫之辭,以斷一卦之吉兇,所謂彖辭者也。”

(2).指《周易》中的爻辭。《易·繫辭下》:“知者觀其彖辭,則思過半矣。” 鄭玄 注:“彖辭,爻辭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彖辭是《周易》六十四卦中解釋卦象的核心文辭,源自上古占卜術語,後經系統整理形成哲學闡釋體系。其名稱本義為"斷辭",《漢語大詞典》釋作"統論卦義之辭",即通過卦形、卦德對卦名和卦義進行整體判斷。

從結構特征看,彖辭包含兩大組成部分:一是"卦辭",總論全卦要旨,如乾卦"元亨利貞";二是"爻辭",分述六爻變化,需結合"十翼"中的《彖傳》共同解讀。孔穎達在《周易正義》中指出,彖辭具有"統論一卦之體,明其所主之旨"的核心功能,通過陰陽剛柔之變揭示天道規律。

學術研究顯示,彖辭承載着三重闡釋維度(高亨《周易大傳今注》):

  1. 卦象推演:如泰卦"小往大來"對應天地交泰之象
  2. 德行教化:蒙卦"匪我求童蒙"蘊含教育哲學
  3. 時位判斷:既濟卦"初吉終亂"揭示事物發展規律

曆代注疏體系中,王弼《周易注》将彖辭解經法系統化,提出"統論一卦之體"的闡釋原則。現代出土文獻如馬王堆帛書《周易》,為研究彖辭原始形态提供了新的文本依據(李學勤《周易溯源》)。

網絡擴展解釋

彖辭是《易經》中解釋卦義的核心内容,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定義與基本功能
    彖辭是《易經》六十四卦中每一卦開頭的總括性文字,又稱“卦辭”。其作用在于概括一卦的涵義,通過分析卦象、卦德等,從宏觀角度解釋卦名及吉兇趨勢。例如乾卦的彖辭“元亨利貞”,即是對該卦“創生萬物”特性的總結。

  2. 字源與命名邏輯
    “彖”字本義與豬嘴結構相關(半包住下吻部),後引申為“概括”“注解”。另有學者認為“彖”是“掾”(推究)的假借字,強調對卦義的推演。古人亦将其解釋為“斷”,即斷定吉兇,如需卦彖辭通過卦象(上坎下乾)分析“利涉大川”的依據。

  3. 内容特點與思想内涵
    彖辭常以自然現象類比人事,體現“天人合一”思想。如乾卦彖辭“雲行雨施,品物流形”,以天道運行隱喻君子的剛健精神。部分彖辭還與卦氣圖相關,如泰卦(正月卦)彖辭“小往大來”對應陰陽二氣交通的時節特征。

  4. 與爻辭的區别
    彖辭統攝全卦,而爻辭僅針對六爻中的某一爻進行解釋。例如需卦彖辭總論“有孚,光亨貞吉”,爻辭則分述各爻情境(如“需于郊”“需于沙”等)。

  5. 作者與曆史争議
    傳統認為周文王系卦辭(即彖辭),但學術界對“彖”字本義及彖辭形成時間存在争議。需注意,彖辭與《易傳》中的《彖傳》不同,後者是戰國時期對彖辭的進一步闡釋。

彖辭以精煉語言揭示卦象本質,既是占斷依據,也是哲學思想的載體。若需深入探究具體卦例或曆史源流,可參考《周易》原文及《彖傳》注解。

别人正在浏覽...

邦瘁半會悲謝傅冰浄冰蟻倉黑赤鞭傳闆垂晚初衷盜聽攧番殿舉定甆胴體風派夫桡趕熟館第觀覩官省還世黃龍艦華域花甎火鬥枷檔賤表驚倒絶德巨積快人潰敵老語冷眉冷眼鐮锷連珠礮廪糧面折廷诤偏據撇油品級晴旭糗餈欺隱蕲竹柔中有剛塞鴈賽願少弟省民詩俊石蓮勢素收私嗣芳肅雝通資靰鞡下場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