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闆的意思、傳闆的詳細解釋
傳闆的解釋
敲擊懸闆等以傳報或發號令。《醒世恒言·盧太學詩酒傲王侯》:“不料是日還在眠床上,外面就傳闆進來報。”《儒林外史》第五五回:“這人姓 季 名 遐年 ……見和尚傳闆上堂吃齋,他便也捧着一個鉢,站在那裡,隨堂吃飯。”
詞語分解
- 傳的解釋 傳 (傳) á 轉(僴 )授,遞:傳遞。傳輸。傳戒。傳統。言傳身教。 推廣,散布:宣傳。流傳。傳名。傳奇(a.中國唐代興起的短篇小說;b.中國明、清兩代盛行的長篇戲曲;c.指情節離奇或人物行為超乎尋常
- 闆的解釋 闆 (⑥闆) ǎ 成片的較硬的物體:案闆。闆子。木闆。闆上釘釘。 诏書:诏闆。 演奏民族音樂或戲曲時打節拍的樂器,又指歌唱的節奏:檀闆。鼓闆。一字一闆。荒腔走闆。 不靈活,少變化:死闆。呆闆。 硬得像
網絡擴展解釋
“傳闆”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傳闆(拼音:chuán bǎn)指通過敲擊懸挂在堂前或門上的闆子來傳遞信號或發號施令的行為。主要用于古代官府、寺廟等場所,作為緊急事務通報或召集人員的方式。
二、用法與示例
-
古代文獻引用
- 《醒世恒言·盧太學詩酒傲王侯》中提到:“外面就傳闆進來報”,描述通過敲擊闆子通報緊急消息的情景。
- 《儒林外史》第五五回記載:“見和尚傳闆上堂吃齋”,說明寺廟中用傳闆作為集體活動的信號。
-
功能場景
- 傳報緊急事務:如官府通報突發情況或上級指令。
- 發號施令:寺廟中用于召集僧衆用餐或集會。
三、詞源與結構
- “傳”:傳遞、通報;“闆”:指懸挂的木制響器,敲擊可發聲。
- 綜合釋義:通過敲擊闆子傳遞信息,類似現代“敲鐘”或“打鈴”的用途。
四、現代延伸
現代語境中,“傳闆”一詞已較少使用,但在一些傳統場合(如古裝劇、曆史研究)中仍可見其文化痕迹。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醒世恒言》《儒林外史》等古典文學作品中的具體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二
《傳闆》是指将某種思想、信息、技術等傳遞給他人的行為或過程。該詞的拆分部首為“傳”和“闆”,其中“傳”是傳遞的意思,而“闆”則是指平闆或木闆。根據《康熙字典》的記載,該字的部首為“兩點水”和“木”,共有8畫。《傳闆》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當時人們利用木闆進行信息傳遞。在繁體字中,“傳闆”保持了與簡體字相同的寫法。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并沒有具體的傳闆一詞的寫法。以下是一個例句:“他用傳闆的方式把這個消息傳達給了大家。”《傳闆》一詞的相關組詞可能包括:傳遞、傳達、信息、技術等。近義詞可以包括:傳媒、傳聲筒、傳訊等;而反義詞可能包括:阻斷、隔離等。希望這些信息能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