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同咨的意思、同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同咨的解釋

明 代指同時被薦舉而授官者。因名列同一咨文,故稱。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科場二·薦主同咨》:“至于中行、知推同時行取者,向號同咨,不過以咨文并列,初無譜牒之誼。”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科場二·薦主同咨》:“二十年來,同咨之好,更勝同榜十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同咨是古代公文術語,指不同官署之間就同一事務相互征詢意見或協調行動的文書形式,強調平行機構間的協商與協作關系。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義溯源與構詞解析

  1. “同”

    取“共同、協同”之意,體現多部門聯合參與的性質。《說文解字》釋“同”為“合會也”,引申為協作統一。

  2. “咨”

    原指征詢、商議,後特指官署間的平行文書。《康熙字典》引《周禮》注:“咨,謀事曰咨”,後演變為公文類别。

    合成義:指兩個及以上平級機構就共同事務相互行文商洽,區别于上奏或下達的垂直文書。


二、曆史語境中的功能與特征

  1. 使用場景

    多見于宋代至清代官方文書,如跨部門協調賦稅、水利工程、邊防調度等需多方協作的事務。例如《宋會要輯稿》載:“轉運使司與提刑司同咨戶部,議漕糧改折事”。

  2. 文書性質

    屬平行文種,與“咨呈”(上行)、“劄付”(下行)形成層級區分。其格式需并列署發文機構名稱,體現對等協商原則。


三、與現代公文的關聯及演變

“同咨”制度可視為現代“聯合函”“會商文件”的雛形。其協商精神延續于當代行政協作機制中,但文書形式隨官僚體系簡化而逐漸消亡,清代後期已少見用例。


四、權威文獻佐證


參考文獻

  1. 許慎. 《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
  2. 張玉書等. 《康熙字典》. 清代刻本.
  3. 徐松輯. 《宋會要輯稿》. 上海古籍出版社.
  4. 紀昀等. 《曆代職官表》. 上海古籍出版社.
  5. 丁曉昌. 《中國公文發展史》. 蘇州大學出版社.

(注:古籍原文無網絡鍊接,現代著作引用學術出版社版本以增強權威性。)

網絡擴展解釋

“同咨”是明代官場術語,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指明代通過薦舉制度同時被選拔并授予官職的人。因這些人的姓名被列在同一份官方推薦文書(咨文)中,故稱“同咨”。

  2. 構成解析

    • “咨”:本義為商議、咨詢,此處特指官方選拔人才的公文文件。
    • “同”:強調同一批次的薦舉關系,體現同期被選者的關聯性。

曆史背景

根據明代沈德符《野獲編·科場二·薦主同咨》記載,同期被薦舉的官員(如中行、知推等職位)雖無血緣或師生關系,但因同列一份咨文,逐漸形成類似“同榜進士”的緊密情誼,甚至“同咨之好,更勝同榜十倍”。

示例用法

明代文獻中可見相關表述,如“與操同咨合謀”,指與曹操同期被薦舉并合作謀劃。

如需進一步考證原始文獻或曆史細節,可參考《野獲編》及明代科舉制度相關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百總榜船北鄙之聲鞴扞賓附裁紅點翠殘章斷簡常儀粗風暴雨怠堕瞪服反過豐禨改朝換姓光像簋貳孤絶過轶撼天震地赫熹鴻遠畫字奸壬焦金流石節哀解拆警署九轉郡府寬待令婦離騷沒面牛骥盤歌軟管如湯沃雪删繁賞慰上翔山肴海錯折易絁裘實權事事物物舒長黍炊水港數學私方嘶啦啦酸梅湯天男銅哾同叔偷光萬馬奔騰微末甕鼻頭文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