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哀的意思、節哀的詳細解釋
節哀的解釋
[do not grieve too much;restrain one's grief] 節制悲哀,使不過分哀傷
務望節哀
詳細解釋
節制悲哀。多用來勸慰喪家。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五》:“古先哲王明於至道,莫不知其終以存義,順其變以節哀。”《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八:“令堂天年有限,過傷無益,且自節哀。” 周亮 《悼程蘊秀女士并慰陳西溪先生》詩:“節哀記取夫人語,莫向春風聽杜鵑。”
詞語分解
- 節的解釋 節 (節) é 竹子或草木莖分枝長葉的部分:竹節。節外生枝。 物體的分段或兩段之間連接的部分:關節。兩節車廂。 段落,事項:節節(一段一段地,逐步)。節目。 中國曆法把一年分為二十四段,每段開始的名稱
- 哀的解釋 哀 ā 悲痛:悲哀。哀求。哀歎。哀鳴。哀思。哀鴻遍野(“哀鴻”,哀鳴的大雁;喻到處都是呻吟呼號,流離失所的災民)。哀豔(詩文凄測動人而華麗)。 悼念:哀悼。默哀。 舊時稱死去母親:哀子(.母喪而父存;
網絡擴展解釋
“節哀”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用于勸慰失去親人的家屬節制悲傷。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析
- 基本含義:指節制内心的悲痛,避免過度哀傷。結合“節”(克制)與“哀”(悲傷),強調在遭遇不幸時保持理性與克制。
- 深層含義:不僅是對情緒的約束,也包含對生者的關懷,希望其盡快恢複生活常态。
二、出處與演變
- 古籍記載:最早見于唐代韓愈《順宗實錄五》:“順其變以節哀”。
- 文學引用:明代《初刻拍案驚奇》中用于勸慰喪母者:“過傷無益,且自節哀”。
三、使用場景
- 喪事場合:吊唁時對家屬的常用勸慰語,如“務望節哀”。
- 延伸場景:現代也用于安撫遭遇重大變故者,如自然災害後鼓勵“節哀順變”。
四、相關表達
- 節哀順變:常與“順變”連用,強調順應變故、調整心态。
- 替代說法:類似表達包括“保重身體”“逝者已矣,生者如斯”等。
五、文化意義
在傳統喪禮中,“節哀”體現了對逝者的尊重,同時關注生者的身心健康。這種克制并非壓抑情感,而是避免悲痛過度影響生活。
提示:如需例句或更詳細古籍原文,可參考來源網頁(如搜狗百科、漢典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節哀》的意思
《節哀》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在喪失親人或遭受重大打擊時要控制自己的情緒,保持節制。
拆分部首和筆畫
《節哀》可以拆分為:“⻄”、“⺄”,這個字的總筆畫數為11。
來源和繁體
《節哀》這個成語來源于古代,最早見于漢代趙莊《知北齋書法帖》,後來廣泛流傳。
繁體字“節哀”是《節哀》的繁體版本。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節”寫作“者”或“弔”;“哀”寫作“寧”。
例句
他在失去親人後,能夠節哀順變,從容應對。
組詞
節制、哀傷、奮發、順逆、變通
近義詞
忍耐、克制、節制、有節制
反義詞
放縱、情緒亢奮、不節制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