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裾而去的意思、絕裾而去的詳細解釋
絕裾而去的解釋
絕裾:扯斷衣襟。形容離去的态度十分堅決。
詞語分解
- 絕裾的解釋 扯斷衣裳,指去堅決母崔氏固駐之, 峤絕裾而去。——《世說新語·尤悔》詳細解釋斷去衣襟。《晉書·溫峤傳》載: 溫峤 受 劉琨 命,至 江 南,奉表勸 司馬睿 即位。 峤 欲将命,其母 崔氏 固止之,
- 去的解釋 去 ù 離開所在的地方到别處;由自己一方到另一方,與“來”相對:去處。去路。去國。 距離,差别:相去不遠。 已過的,特指剛過去的一年:去年。去冬今春。 除掉,減掉:去掉。去皮。去勢(a. * ;b.動作
網絡擴展解釋
“絕裾而去”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jué jū ér qù,其核心含義是形容态度堅決地離開,甚至不惜扯斷衣襟以表決絕。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 字面意義:
“絕裾”指扯斷衣襟(“裾”即衣襟),“而去”表示離開。字面可理解為扯斷衣襟後毅然離去,比喻毫無留戀、徹底斷絕關系的決絕态度。
- 引申意義:
強調離開時的果斷與不可挽回,常用于形容因矛盾、失望或使命而徹底告别某人或某地。
二、典故來源
此成語出自《晉書·溫峤傳》和《世說新語·尤悔》:
晉代名臣溫峤受劉琨派遣,前往江南勸進晉元帝即位。臨行前,其母崔氏極力阻攔,但溫峤“絕裾而去”,即扯斷被母親拉住的衣襟,堅決啟程。這一典故凸顯了“忠孝難兩全”的沖突,以及為使命舍棄親情的決絕。
三、結構與用法
- 語法結構:
連動式短語,動作(絕裾)與結果(而去)連貫遞進,強化決絕感。
- 適用對象:
多用于正式場合或文學作品中,如形容曆史人物、文學角色的離去(例:《聊齋志異》中描寫荊轲“絕裾而去”的悲壯)。
- 感情色彩:
含褒義或中性,具體語境可能隱含無奈、悲壯或果敢。
四、近義詞與辨析
- 近義詞:
拂袖而去、斷然離去。
- 區别:
“拂袖而去”側重因憤怒而離開,情緒更外顯;“絕裾而去”則強調為某種目的主動割舍,更具悲壯色彩。
五、使用場景舉例
- 曆史事件:
溫峤為勸進晉元帝,絕裾離開母親,成為忠義典範。
- 文學描寫:
《聊齋志異》中以“絕裾而去”刻畫荊轲刺秦前的決絕。
- 現代引申:
可比喻職場中為理想辭職,或人際關系中徹底斷絕往來。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世說新語》或《晉書》相關章節。
網絡擴展解釋二
《絕裾而去》的意思
《絕裾而去》是一個成語,形容人離去或者斷絕關系。
部首和筆畫
《絕裾而去》這個詞由4個漢字組成,它們的部首和筆畫分别是:
絕:纟(糸)部,6畫
裾:衣(衤)部,12畫
而:⺌(立刀旁)部,5畫
去:厶部,5畫
來源
《絕裾而去》這個成語出自《禮記·禮運》:“絕裾而去,離者也。”表示人離開或者斷絕關系。
繁體
《絕裾而去》的繁體字為《絕褶而去》。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形狀和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例如,《絕裾而去》的古代寫法為《絶襷而去》。
例句
1. 他因為得罪了大家,最終絕裾而去。
2. 這個人原本是我的好朋友,但後來由于一些事情,我們絕裾而去了。
組詞
絕交、裾帶、而立、去日苦多
近義詞
斷絕關系、離開、徹底分手
反義詞
結交、親近、保持關系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