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敲击铜而发出的声响。引申指洪亮的声音。 唐 李贺 《马诗》之四:“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王琦 汇解:“铜声,谓马骨坚劲,有如铜铁,故其声亦带铜声也。” 元 冯奖翁 《金马门赋》:“敲铜声於骏骨,撼削铁於霜蹄。”
(2).比喻遒劲的笔力。 明 徐渭 《女状元》第四出:“谁似你铜声欵识,铁屈珊瑚,几撇斜披薤。”
“铜声”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层含义:
敲击铜发出的声响,引申为洪亮的声音
原指敲击铜器时产生的声音,后常用来形容声音的洪亮或清脆。例如唐代李贺在《马诗》中写道:“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此处以“铜声”比喻马骨坚劲如铜铁,敲击时发出铿锵之声。
比喻遒劲的笔力
在文学或书法中,“铜声”被用来形容笔触刚健有力。如明代徐渭的《女状元》中提到:“谁似你铜声款识,铁屈珊瑚”,借“铜声”赞颂笔力的雄浑。
“铜声”的比喻意义源于铜材质坚硬、声音清越的特性,因此常与“刚劲”“清朗”等意象关联。现代语境中虽较少使用,但在古典诗词和艺术评论中仍具表现力。
如需更完整的释义或例句,可参考古籍注释或权威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
《铜声》是一个成语,意思是铜铸乐器发出的声音。它引申为指音乐声、钟鼓声等。
《铜声》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金”和“口”。其中,“金”是上部部首,表示金属;“口”是下部部首,表示口。总笔画数为12画。
《铜声》最早见于东汉时期的《汉书·艺文志》。这个成语本意指铜器奏乐所发出的声音,后来引申为指各种乐器的声音。
《铜声》的繁体字为「銅聲」。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铜字的形状稍有差异。比如,西汉时期的铜字写作「銅」,其形状与现代的「铜」字略有不同。
1.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乘着铜声的翅膀,向着梦想的彼岸飞翔。
2. 他的琴声如同铜声,铿锵有力,令人陶醉其中。
铜钱、铜币、铜矿、铜像、铜器、铜锣、铜鼓、铜管、铜镜、铜奖
音韵、音响、声音、乐音
寂静、无声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