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鐵衣的意思、鐵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鐵衣的解釋

[mail;armor] 用鐵甲編成的戰衣。

寒光照鐵衣。——《樂府詩集·木蘭詩》

都護鐵衣冷難看。——唐·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詳細解釋

(1).古代戰士用鐵片制成的戰衣。古樂府《木蘭詩》:“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唐 岑參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将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清 曹寅 《聞恢複長沙志喜》詩之二:“鐵衣包白骨,寳馬載紅妝。”

(2).借指戰士。 唐 高適 《燕歌行》:“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筯應啼别離後。” 明 陶宗儀 《辍耕錄·張翰林詩》:“鐵衣遠道三軍老,白骨中原萬鬼新。”

(3).指巡捕,獄卒。 清 王晫 《今世說·雅量》:“ 周櫟園 雪夜坐念室中,獄事正急,鐵衣周羅戶外。”

(4).指鐵鏽。 唐 劉長卿 《雜詠·古劍》:“鐵衣今正澀,寳刃猶可試。”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金石一·鐵鏽》﹝釋名﹞:“鐵衣。 藏器 曰:‘此鐵上赤衣也。刮下用。’”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鐵衣是漢語中兼具實用與文學意象的複合名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個維度解析:

一、軍事裝備的本義

作為古代戰争器具,鐵衣指以金屬片連綴而成的防護戰甲。《漢語大詞典》明确将其定義為"鐵甲,古代戰士用鐵片制成的戰衣"。《中國古代軍事史》記載,鐵衣最早可追溯至戰國時期,至漢代發展為魚鱗甲形态,具有"一甲護軀,刀矢難入"的防禦特性。

二、詩歌意象的延伸

在文學創作中,鐵衣常被賦予象征意義。《樂府詩集·木蘭詩》中"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的表述,通過金屬寒光與冷月相映的視覺意象,既展現戍邊艱苦,又暗喻軍人堅毅品格。唐代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都護鐵衣冷難着"的描寫,則通過溫度感知強化邊塞苦寒意境。

三、文化符號的演變

隨着冷兵器時代結束,鐵衣逐漸轉化為文化符號。《中國服飾史》指出,明清戲曲中的"靠甲"戲服保留鐵衣形制,成為武生行當的程式化裝扮。現代漢語中"鐵衣"偶見于比喻修辭,如"寒潮中的行道樹披着冰晶鐵衣",借指物體表面的堅硬保護層。

網絡擴展解釋

“鐵衣”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主要與古代軍事和器物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1.鐵制戰甲

指古代戰士用鐵片或鐵甲制成的戰衣,是軍事裝備的典型代表。這一用法在詩詞中尤為常見:

2.借指戰士或軍人

通過“鐵衣”代指穿戰甲的士兵或軍隊,例如:

3.特殊職業的服飾

在部分文獻中,也指巡捕、獄卒等特定職業的制服,例如:

4.器物上的鐵鏽

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中将鐵鏽稱為“鐵衣”,如“鐵上赤衣,刮下用”,屬于古代對鐵鏽的别稱。

其他補充

如需更完整的曆史演變或具體詩詞分析,可參考權威文獻如《樂府詩集》《全唐詩》等。

别人正在浏覽...

匾介冰上人不入耳沖澹鉏滅忖測答對單辭調壹鬥目斷割訛混感皇恩扞網膏澤脂香歌舞號嘶鶴頂梳和室回眺簡别驕愆疾菑決責軍興科出癞葡萄理財亂心羅黑黑陸生畫履霜馬珂沒空兒猛烈綿野苗細末本偶作瞥樣謙持秦痔賞附山市石架閣束甲庶母說的比唱的還好聽熟套子松丘鐵硬醍乳外彙旺盛挽救僞服微國文戰舞法邪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