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碣的意思、斷碣的詳細解釋
斷碣的解釋
斷碑。 清 沉曰霖 《晉人麈·逸老堂詩》引閨秀詩:“自去招魂尋斷碣,傷心半是為明霞。” 清 納蘭性德 《滿庭芳》詞:“賸得幾行青史,斜陽下,斷碣殘碑。”《新民晚報》1987.2.20:“我自己壯年時代搜集破銅破鐵、殘碑斷碣的癖好也是由 從文 傳染給我的。”參見“ 斷碑 ”。
詞語分解
- 斷的解釋 斷 (斷) à 長形的東西從中間分開:斷裂。斷層。斷面。截斷。斷腸。斷魂。斷線風筝。 不繼續,禁絕:斷糧。斷水。斷炊。斷奶。斷檔。斷流。斷種(弉 )。斷交。斷片。斷續。斷子絕孫。 判定,決定:判斷。診
- 碣的解釋 碣 é 圓頂的石碑:殘碑斷碣。墓碣。 碣 à 〔碣磍(?)〕猛獸盛怒的樣子。 筆畫數:; 部首:石;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斷碣”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duàn jié(注音:ㄉㄨㄢˋ ㄐㄧㄝˊ),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1.基本解釋
指斷裂的石碑(“碣”本義為圓頂的石碑,與方頂的“碑”相對)。通常用于描述古代遺存中殘破的碑刻,常見于曆史遺迹或文學作品中。例如清代納蘭性德《滿庭芳》詞中提到的“斷碣殘碑”。
2.詞源與用法
- 詞義構成:“斷”表示斷裂、殘缺,“碣”特指石碑,合指因年代久遠或人為破壞而斷裂的石碑。
- 文學意象:常與“殘碑”并用,表現曆史滄桑或懷古之情。如清代沈曰霖《晉人麈·逸老堂詩》引閨秀詩:“自去招魂尋斷碣,傷心半是為明霞”。
- 現代應用:多用于考古、曆史研究或藝術鑒賞領域,如《新民晚報》曾用“殘碑斷碣”描述文物收集的癖好。
3.近義詞
- 斷碑、殘碑、殘碣(均指殘破的石碑,可依語境替換使用)。
4.補充說明
“碣”與“碑”的區别在于形制:碣為圓柱或圓頂,碑為長方形;漢代以後“碑”逐漸成為統稱,“碣”的使用減少。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斷碣(duàn jié)是一個古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斷裂的碑碣。下面将為您介紹斷碣的一些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拆分部首:斷(duàn)的部首是殳(shū),碣(jié)的部首是石(shí)。
- 筆畫:斷的筆畫數為四畫,碣的筆畫數為石(shí)。
來源:
斷碣一詞來源于古代文獻《淮南子·封禅讓疑》中的記載,意指當時一座碑碣因年代久遠或天災人禍而被斷裂。
繁體:
斷碣的繁體寫法為斷碣。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經曆了演變和變革。據了解,斷碣的古時候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差異,但具體的古代漢字寫法在現代已較少使用,因此此處無法提供确切的古代寫法。
例句:
1. 古代碑碣上的文字已然模糊不清,隻見斷碣殘片散落一地。
2. 那座斷碣上刻有着古人的智慧和文化,是詩人們的靈感源泉。
組詞:
以斷碣為基礎可以衍生出一些組詞,如斷裂、石碑、碑文等。
近義詞:
類似意義的詞語有斷裂、斷裂的碑石等。
反義詞:
與斷碣相對的詞語可以是完整、完好的碑碣或石碑。
希望以上内容能對您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