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斷碣的意思、斷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斷碣的解釋

斷碑。 清 沉曰霖 《晉人麈·逸老堂詩》引閨秀詩:“自去招魂尋斷碣,傷心半是為明霞。” 清 納蘭性德 《滿庭芳》詞:“賸得幾行青史,斜陽下,斷碣殘碑。”《新民晚報》1987.2.20:“我自己壯年時代搜集破銅破鐵、殘碑斷碣的癖好也是由 從文 傳染給我的。”參見“ 斷碑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斷碣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斷裂或殘損的石碑。以下從字形、本義、引申義及文化内涵四方面詳解:


一、字形與結構


二、本義與特征

指因自然風化、人為破壞或年代久遠而斷裂的碑石,常見特征包括:

  1. 形制殘缺:碑身斷裂、文字漫漶,或僅存局部。
  2. 曆史痕迹:多見于古遺址、陵墓、寺廟,承載古代銘文(如紀功、記事、題詠)。

    例證:清代王士禛《池北偶談》載:“濟南城西有斷碣,刻‘唐乙速孤神慶碑’。”


三、文化引申義

  1. 曆史滄桑的象征

    斷碣因殘缺而成為時間流逝的物證,常被文人用以寄托興亡之感。

    來源:王國維《人間詞話》評姜夔詞“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如“野雲孤飛,去留無迹”,此意境與斷碣的蒼茫感相通。

  2. 文物考據的載體

    殘存文字對補正史籍、研究古代書法及典章制度具重要價值。

    來源:宋代金石學家趙明誠《金石錄》系統收錄漢唐斷碣拓片,為後世提供考古依據。


四、文學意象運用

古典詩詞常借斷碣渲染荒寂、懷古之情:


學術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20年。
  2. 《辭海》(第七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19年。
  3. 趙超《中國古代石刻概論》,文物出版社,2019年。
  4. 毛遠明《碑刻文獻學通論》,中華書局,2019年。

(注:因詞典釋義屬公開權威知識,暫無需添加外部鍊接。如需拓展碑刻實例,可參考中國國家圖書館碑帖菁華故宮博物院金石數字庫等資源。)

網絡擴展解釋

“斷碣”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duàn jié(注音:ㄉㄨㄢˋ ㄐㄧㄝˊ),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1.基本解釋

指斷裂的石碑(“碣”本義為圓頂的石碑,與方頂的“碑”相對)。通常用于描述古代遺存中殘破的碑刻,常見于曆史遺迹或文學作品中。例如清代納蘭性德《滿庭芳》詞中提到的“斷碣殘碑”。

2.詞源與用法

3.近義詞

4.補充說明

“碣”與“碑”的區别在于形制:碣為圓柱或圓頂,碑為長方形;漢代以後“碑”逐漸成為統稱,“碣”的使用減少。

别人正在浏覽...

遨曹不因一事,不長一智吃價膽氣達善德經疊韻販人風豔孵卵敢勇當先公直關押瓜州股骨鬼功歸馬顧建康寒灰更然黃策霍眼牋素膠續架秧子寄附精騎沮汾快快狂奴臘克厲精林道人論理爐氲偻翣氓隸免粟明正目牛無全窮北奇辟器世間試墨帖士雄十堯適卒宿垢隨時度勢探頭縮腦慆慢天堦貼耳鐵蒺藜骨朶銅河外戶違寒緼藉小祖宗溪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