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铜锈;铜绿。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黥》:“ 晋 令,奴始亡,加铜青若墨,黥两眼。”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铜青》:“铜青乃铜之液气所结,酸而有小毒,能入肝胆。” 明 沉榜 《宛署杂记·经费上》:“铜青七钱,价五厘。”
“铜青”是一个汉语词语,具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字面意义
铜青指铜器表面氧化后形成的绿色锈迹,即“铜锈”或“铜绿”,化学成分为碱式碳酸铜($text{Cu}_2(text{OH})_2text{CO}_3$)。这种物质常见于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铜制品表面。
药用价值
在传统医学中,铜青被用作药材,具有酸、平、微毒的特性。据《本草纲目》记载,铜青可入肝胆经,用于治疗风痰引起的昏厥、瘫痪等症。其制法通常是用醋浸泡铜器,促使铜锈生成后收集晒干。
铜青在文学和艺术领域常被用作比喻,象征文人墨客的才华与作品。例如:
如需进一步了解铜青的化学性质或具体药方,可参考《本草纲目》或权威化学资料。
《铜青》指的是一种独特的青色,呈现出铜器的颜色,所以又称为“铜绿”。它是一种深沉而瑰丽的颜色,寓意着高贵、华丽、古朴。
《铜青》一词的拆分部首是“釒”,共包含13个笔画。
《铜青》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天地》篇:“故碧帷子中之铜臭青也。”铜器在制作过程中因氧化而呈现出青绿色,被称为“铜青”,后来逐渐延伸为一种颜色概念。
《铜青》的繁体字为「銅青」。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可能有所差异,但《铜青》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并没有明显的变化。
他戴着一顶铜青色的帽子,显得十分典雅。
铜青色、铜青帽子、铜青古器、铜青青砖。
青铜色、古铜色、琥珀色。
金色、白色、黑色。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