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戊戌維新的意思、戊戌維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戊戌維新的解釋

[Hundered Days of Reform] 指1898年(農曆戊戌年)以康有為為首的變法活動。亦稱“百日維新”,戊戌變法。改良派通過光緒皇帝所進行的資産階級************,主要内容是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發展農、工商業等。這次運動遭到以慈禧太後為首的守舊派的強烈反對,這年九月慈禧太後等************囚禁光緒,維新派遭捕殺或逃亡國外。曆時僅一百零三天的變法終于失敗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戊戌維新(又稱百日維新或戊戌變法)是1898年(農曆戊戌年)由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派人士發起的一場資産階級改良運動,旨在通過光緒皇帝推行政治、經濟、教育等領域的改革。以下是詳細解釋:

  1. 時間與背景
    發生于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共103天),因中國在甲午戰争中戰敗,民族危機加深,維新派試圖通過自上而下的改革挽救國家。

  2. 核心人物與支持者

    • 領導者: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派代表。
    • 支持者:光緒皇帝試圖通過變法鞏固皇權并實現國家自強。
  3. 主要内容
    改革措施包括:

    • 政治:精簡機構、開放言路;
    • 經濟:發展工商業、修築鐵路;
    • 教育:廢除八股文,創辦新式學堂(如京師大學堂);
    • 軍事:訓練新式軍隊。
  4. 失敗原因與結果

    • 守舊派反對:以慈禧太後為首的保守勢力發動政變(戊戌政變),囚禁光緒帝;
    • 維新派遭鎮壓: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殺,康梁流亡海外,變法失敗。
  5. 曆史意義
    雖以失敗告終,但推動了思想啟蒙,為後來的辛亥革命和新文化運動奠定基礎,是中國近代化的重要嘗試。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權威曆史資料或相關研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戊戌維新

戊戌維新是指中國清朝末年發生的一場重大政治革命運動。該詞是由兩個部分組成的,包括“戊戌”和“維新”兩個詞。

戊戌,是一個古代十天幹的第五位,用來表示一個特定的年份。戊戌年指的是清朝光緒二十六年,即1898年。

維新,是一個同時包含有義項“改革”和“創新”的詞。在這個詞中,它指的是清朝末年的************運動。該運動以推行君主立憲制度和進行現代化改革為目标,旨在避免國家繼續沉淪下去。

拆分部首和筆畫:

戊-部首:戈;筆畫:4

戌-部首:戈;筆畫:4

戊戌-部首:戈;筆畫:4+4=8

來源:《戊戌變法》是清政府為了平息群情,采取的一種改革措施。後來,“戊戌維新”一詞被人們廣泛使用。

繁體:戊戌維新

古時候漢字寫法:無

例句:清朝時期,戊戌維新的推動者積極尋求各種變法方案,力圖将中國引入現代化道路。

組詞:戊戌變法、維新派、維新運動

近義詞:變法、改革

反義詞:保守、守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