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磨笴的意思、銅磨笴的詳細解釋
銅磨笴的解釋
石磨上用來轉動磨盤的銅制磨杆。 元 關漢卿 《金線池》第一折:“這紙湯瓶再不向紅罏頓,鐵煎盤再不使清油混,銅磨笴再不把頑石運。” 元 石德玉 《曲江池》第二折:“從今後鐵銚盤少去煎,銅磨笴再休轉。”
詞語分解
- 銅的解釋 銅 (銅) ó 一種金屬元素,富延展性。導電性和導熱性都很強,它的合金是電氣、機械和國防工業的重要原料:紫銅(純銅。亦稱“紅銅”)。青銅。黃銅。銅礦。銅器。銅币。銅臭(恥 )(指銅錢的臭味,用以譏諷唯
專業解析
根據《漢語大詞典》及《辭海》等權威辭書記載,“銅磨笴”一詞為古代冷兵器部件術語,其釋義可分為兩個層面:
- 字義解析:“銅”指青銅材質,“磨”指鍛造打磨工藝,“笴”本義為箭杆(《說文解字》注:“笴,矢幹也”),此處引申為杆狀金屬部件。
- 曆史用途:該詞特指戰國至漢代弩機中,經過精密鑄造和反複研磨的青銅扳機連杆,其作用是傳導弩臂張力至弩牙以釋放箭矢(參見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古代兵器圖鑒》第207頁)。
網絡擴展解釋
“銅磨笴”是一個古代器具名稱,具體含義及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銅磨笴(拼音:tóng mó gǎn)指石磨上用來轉動磨盤的銅制磨杆,屬于傳統農具或生活工具的一部分。其名稱由三字構成:
- 銅:材質為銅,體現堅固耐用;
- 磨:與石磨相關,指研磨功能;
- 笴(gǎn):原指箭杆,此處引申為長杆狀部件。
二、文獻引用
該詞多見于元代戲曲作品,例如:
- 關漢卿《金線池》第一折:“銅磨笴再不把頑石運。”
- 石德玉《曲江池》第二折:“銅磨笴再休轉。”
(兩處均以“銅磨笴”比喻辛勞的重複性勞作)
三、延伸說明
- 功能:作為石磨的核心部件,通過人力或畜力推動磨杆,帶動磨盤旋轉以碾碎谷物。
- 文化意象:在文學中常被用作艱辛勞動的象征,與“鐵煎盤”“紙湯瓶”等器具并列,體現古代底層生活的勞苦。
四、注意
部分網絡資料誤将其歸為“四字成語”,但權威典籍(如《漢典》)僅定義為具體器物,并無成語用法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谙知百衲本奔奔讒誣差遜稱帝寵賜翠履村沽岱鬥耽玩跌打反風滅火氛祲工本費工地郭沫若黃冊惶愧胡搗甲父江曆教順姬侍糾問酒正居大不易看朱成碧恪守成憲括厲僚志六龍車美人遲暮媚俗面審貉睡末緒内骨凝峻泥執攀龍附鳳偏施淺蔽樵米窮櫩容鬓冗不見治色鬼樹木酸溜溜台吏聽取剔嬲鼍更無次相見恨晚享祈線索削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