剔嬲的意思、剔嬲的詳細解釋
剔嬲的解釋
猶糾纏。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政事》:“閣東,有大牛, 和嶠 鞅, 裴楷 鞦, 王濟 剔嬲不得休。”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十二:“兩家已有成説矣,適 蘇州 故人 蔣誦先 剔嬲不已,遂定 蔣 而辭 曹 。”
詞語分解
- 剔的解釋 剔 ī 分解骨肉,把肉從骨頭上刮下來:把骨頭上的肉剔幹淨。 從縫隙或孔洞裡往外挑撥東西:剔牙。 把不好的挑出來:剔除。 筆畫數:; 部首:刂; 筆順編號:
- 嬲的解釋 嬲 ǎ 糾纏,攪擾:“汝能為歌,吾輩即去,不複嬲。” 戲弄:“弟妹乘羊車,堂前走相嬲。” 筆畫數:; 部首:女;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剔嬲”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構成與發音
- 發音:tī niǎo
- 字義拆分:
- 剔:本義為“剔除、挑出”,如剔除雜物。
- 嬲:古漢語中多指“糾纏、煩擾”,如《世說新語》中“王濟剔嬲不得休”。
二、兩種常見釋義
-
古籍中的本義:糾纏、煩擾
- 出自南朝《世說新語·政事》,描述王濟被事務纏身無法停歇的情景(“王濟剔嬲不得休”)。
- 清代袁枚《隨園詩話》亦用此詞表示反複糾纏導緻結果改變(“蔣誦先剔嬲不已,遂定蔣而辭曹”)。
-
現代引申義:挑剔瑣事
- 部分現代詞典将其解釋為“用細物剔除縫隙中的雜物”,比喻對細節過分苛求。例如:“他做事剔嬲,連标點符號都要反複修改。”
三、使用注意
- 語境差異:需根據文本年代判斷詞義。古籍中多為“糾纏”,現代可能偏向“挑剔”。
- 生僻性:該詞使用頻率極低,日常交流中建議優先選用常見詞彙(如“挑剔”“糾纏”)替代。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世說新語》原文或權威古漢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剔嬲的意思
剔嬲(tī niǎo)是一個漢語詞彙。它的意思是指諷刺、嘲笑、戲弄别人或讓别人感到尴尬的行為。這個詞通常用來形容一種有點惡意的調侃或挖苦。
拆分部首和筆畫
剔嬲的拆分部首是"刂"和"女"。它的總筆畫數是18筆。
來源和繁體
剔嬲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中,屬于古代漢字。在繁體字中,剔嬲的寫法為「剃嬲」。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剔嬲的寫法略有不同。字形上的細微差異使得古代剔嬲的字形略顯古闆,但意思和現代使用上并無區别。
例句
1. 他喜歡剔嬲别人,總是找機會來羞辱他人。
2. 她的言辭中充滿了剔嬲的意味,讓所有人都感到尴尬。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剔嬲者、剔嬲性、剔嬲行為。
近義詞:嘲笑、諷刺、挖苦。
反義詞:稱贊、贊美、鼓勵。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