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前人遺留的功業。 晉 陸機 《贈弟士龍》詩:“昔予翼考,惟斯伊撫。今予小子,繆尋末緒。” 晉 陸機 《吊魏武帝文》:“接皇 漢 之末緒,值王途之多違。”
末緒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含義可從詞素拆分與典籍用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末”指事物的末端或殘餘部分,《說文解字》釋為“木上曰末”(來源:《漢語大詞典》)。“緒”本義指絲線開端,引申為事業根基,《廣雅》注“緒,業也”(來源:《古代漢語詞典》)。二字組合後,詞義偏重于“餘留的事業根基”,多用于指代前人未竟的事業遺存。
二、詞源演變 該詞最早見于《後漢書·班固傳》“纘建武之末緒”,特指東漢光武帝未完成的治國方略。唐宋時期逐漸演變為泛指性質的書面語,如柳宗元《唐故萬年令裴府君墓碣》中“纂尚書之末緒”(來源:《全唐文》)。
三、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屬于書面雅語,常見于學術著作與曆史文獻,多用于“承繼末緒”“紹述末緒”等固定搭配,強調對文化遺産的繼承關系。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被标注為書面語詞條(來源:商務印書館官網)。
四、典籍用例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載“臣非敢祖述湯武,崇周室之末緒”,此處特指周王朝遺留的政治遺産(來源:《二十四史全譯》)。宋代朱熹《答陳同甫書》中“承先聖之末緒”,則轉指儒家道統的傳承脈絡(來源:《朱子文集》)。
“末緒”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側重,以下為詳細解析:
“末緒”指前人遺留的功業,常用于描述繼承或延續前代未完成的事業。例如晉代陸機在《吊魏武帝文》中寫道:“接皇漢之末緒,值王途之多違”,意為承接漢代遺留的基業,卻遭遇時局動蕩。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主要出現在古典文學研究或特定曆史論述中。如需深入理解,建議結合具體文獻語境分析。
抱甕出灌不藏不掖不試詧核崇愛處子村壟大敵當前大運點指凋亡笛韻奪禮飛搶伏豹負口幹杯坩埚關紐荒樂宦贶活火山儉易家聲急遍盡底舊職絶對駒光過隙鈞曲開内愧讓來索來喻雷野靈堅留班内哄鳥賊蓬居拚死破崖絕角遷補潛居窮鳥豈特裘茸企羨曲面仁氣砂果杓衡水靈靈稅錢送轉提理翁壻向陽響音小胡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