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磨上用来转动磨盘的铜制磨杆。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一折:“这纸汤瓶再不向红罏顿,铁煎盘再不使清油混,铜磨笴再不把顽石运。” 元 石德玉 《曲江池》第二折:“从今后铁銚盘少去煎,铜磨笴再休转。”
“铜磨笴”是一个古代器具名称,具体含义及用法如下:
铜磨笴(拼音:tóng mó gǎn)指石磨上用来转动磨盘的铜制磨杆,属于传统农具或生活工具的一部分。其名称由三字构成:
该词多见于元代戏曲作品,例如:
部分网络资料误将其归为“四字成语”,但权威典籍(如《汉典》)仅定义为具体器物,并无成语用法记载。
《铜磨笴》(tóng mó diān)是一个词语,意指使用铜制的圆形磨盘或石磨。它通常用于古代制造工艺、农田耕作和食品加工等领域。
《铜磨笴》由三个部首组成:金(铜)、石(磨)和竹(笴)。其中,部首金表示与金属有关,部首石表示与石头有关,部首竹表示与竹子有关。
《铜磨笴》总共有17个笔画,其中金部首2画,石部首5画,竹部首10画。
《铜磨笴》这个词来源于古代生活中的实际器物。在古代,铜制品常见于各种工具和器物中,而铜磨盘属于其中之一。它被用来磨碎和研磨食物,如谷物、豆类等。
《铜磨笴》的繁体字为「銅磨箪」。
在古时候,汉字的书写方式常常会有所变化。《铜磨笴》古时候的写法可能与现代稍有不同,但基本上仍保留了其词义和构造的核心。
1. 农民使用铜磨笴磨碎谷物,以制作面粉。
2. 在古代,铜磨笴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和手工产业。
铜磨石、铜笴子、铜器、磨盘
铜磨石、铜磨碾、铜磨盘
木磨石、砂磨盘、心磨笴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