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痞積的意思、痞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痞積的解釋

[mass in the abdomen] 痞塊

詳細解釋

猶痞塊。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菜二·水蕨》:“主治腹中痞積,淡煑食,一二日即下惡物。”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百病主治藥上·觀音柳》:“腹中痞積,煎湯露一夜服,數次即消。”參見“ 痞塊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痞積”是一個中醫術語,指腹腔内因脾髒腫大或其他疾病形成的硬塊,又稱為“痞塊”。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痞積是中醫對腹腔腫塊的統稱,多由氣血瘀滞、痰濕凝結或寄生蟲等引起,常見症狀為腹部脹滿、疼痛或可觸及包塊。

二、相關文獻記載

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多次提到痞積的治療方法,例如:

  1. 水蕨:“主治腹中痞積,淡煮食,一二日即下惡物”;
  2. 觀音柳:“煎湯露一夜服,數次即消”。

三、常見應用

  1. 症狀關聯:與痰咳、腹脹、腸風熱毒、高血壓等病症相關;
  2. 穴位治療:中醫通過掐按精甯穴等穴位緩解氣吼痰喘、幹嘔痞積。

四、注意事項

需與西醫的脾腫大、腹腔腫瘤等疾病鑒别,建議結合現代醫學檢查明确病因。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藥方或案例,可參考《本草綱目》及相關中醫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痞積是什麼意思

痞積(pǐ jī)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身體内部堆積的病邪或濕氣。這是一個中醫術語,形容疾病的一種現象。

痞積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痞 積

痞的拆分部首為「疒」(病),筆畫為10畫;積的拆分部首為「禾」(禾谷類植物),筆畫為10畫。

痞積的來源和繁體

痞積來源于中醫理論,用于描述體内毒邪積聚的狀況。在繁體字中,「痞」和「積」的字形分别是「癖」和「蠲」。

痞積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痞的古時候漢字寫法為「癖」,積的古時候漢字寫法為「蠲」。

痞積的例句

1. 他的體内有痞積,需要通過中醫調理來排毒。

2. 長期不注意飲食習慣會導緻痞積,引發一系列健康問題。

痞積的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痞病、痞氣、痞苦

近義詞:癖積、病癢、病損

反義詞:暢通、通暢、爽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