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金書鐵券 ”。
“金書鐵契”是漢語中的一個曆史性詞彙,其核心含義與“金書鐵券”相同,指古代帝王頒發給功臣的憑證,具有免罪或特權的作用。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案例(如明代鐵券形制),建議查閱《漢典》或專業曆史資料。
《金書鐵契》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重要的文件或合同。它用來形容契約或協議的重要性和權威性。
《金書鐵契》可以拆分為:金、書、鐵、契。其中,金部首是金字旁,書部首是書字旁,鐵部首是鐵字旁,契部首是契字旁。
拆分後的筆畫數分别為:金(8畫)、書(10畫)、鐵(13畫)、契(9畫)。
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漢書·霍光傳》中,描述了中國漢代政治家霍光所寫的一份重要文件。因為這份文件的意義重大、約束力強,所以後來被人們用來形容重要合同或契約。
《金書鐵契》的繁體寫法為「金書鐵契」。
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略有不同,在古時候,《金書鐵契》的寫法可能會有些變化。例如,「金」在古代寫作「釒」,「書」寫作「書」,「鐵」寫作「鐵」,「契」寫作「闟」。
1. 他們籤署了一份《金書鐵契》,保證彼此信守合同。
2. 這份協議就像《金書鐵契》一樣,不能輕易撕毀。
1. 金融 (jīn róng):涉及金錢和財務的事務。
2. 書法 (shū fǎ):指中國傳統的書寫藝術。
3. 鐵證 (tiě zhèng):不容質疑的證據或證明。
近義詞: 1. 鐵闆釘釘:形容事情确鑿無疑,沒有任何變動的可能。 2. 金科玉律:形容非常嚴格、約束力極強的法規或規定。
反義詞: 1. 含糊其詞:形容說話或寫字不明确,模棱兩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