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通律的意思、通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通律的解释

通晓诗律。 唐 元稹 《酬乐天江楼夜吟稹诗因成三十韵》:“思鄙寧通律,声清遂扣玄。”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通律"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现代汉语词典中较少单独收录,其含义需结合构词语素及古代文献用例来阐释。从汉语词典学角度分析如下:


一、单字释义

    • 本义为贯通、通达(《说文解字》:"通,达也")。
    • 引申为普遍适用、共通(如《周易·系辞》:"往来不穷谓之通")。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 本指音律标准(《说文解字》:"律,均布也"),后扩展为法律、规则(如《尔雅·释诂》:"律,法也")。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二、复合词"通律"的释义

"通律"由"通"(普遍性)与"律"(规则)组合而成,核心含义为:

普遍适用的法则或通行规范,特指跨越特定领域、具有广泛约束力的公共准则。多见于古代法制与典章文献,例如:

《唐律疏议·名例》载:"刑者,通律之正科",强调刑罚是贯通法律体系的核心条文。

来源:《唐律疏议》中华书局点校本


三、词义特征

  1. 普适性

    区别于地域性或临时性法令,"通律"强调规则在时空维度上的统一性,如历代法典中对"十恶"罪的定义即为"通律"。

  2. 权威性

    多用于国家法典或礼制体系,如《大明律》称"户婚田土,通律所载"。

    来源:《中国法制史纲》(法律出版社)


四、现代使用提示

现代汉语中,"通律"一词已罕用,其概念可转化为"通用规范"或"基本法则"。研究古文献时需注意其语境,如:

《宋史·刑法志》:"敕令格式,通律之体也",指敕令与律法共同构成法律体系。

来源:《宋史》中华书局校勘本


说明:因"通律"属历史词汇,现代词典未单独收录,释义综合自古代文献及权威工具书对构词语素的分析。

网络扩展解释

“通律”是一个古典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通律(拼音:tōng lǜ)意为通晓诗律,指对诗歌的格律、声韵等创作规则有深刻理解和掌握。这一解释在唐代至近现代的文献中均有印证,例如:

二、字义拆解

  1. 通:本义为“贯通、无阻碍”,引申为“通晓、精通”。
  2. 律:原指音律(如古代十二律吕),后扩展为规则、法度,此处特指诗歌的格律。

三、应用场景

主要用于古代文学创作领域,形容诗人或学者对诗歌形式规范的驾驭能力。例如宋代韩维的诗句“寒气导迎通律管”,即以“通律”暗喻诗文与音律的融合。

四、现代延伸

现代汉语中较少单独使用该词,但在研究古典诗词时仍可能涉及。其内涵可类比为“精通文学创作规范”,与“通晓格律”含义相近。

“通律”是古代文人对诗歌创作技巧的高度凝练表达,体现了汉语词汇通过单字组合生成专业术语的特点。

别人正在浏览...

白豆百说扮鬼脸别舍并州器弊尩步趋楚词輴欙触氏促销黕烟大秋桴人敷育干萎罐头牯犀鸿醲兼寸脚梢天惊灼吉食击杖军禁军警恺直拦税良正令达灵风淩烟阁林虞旅程暝濛南闱平雅泼娼根汽化热青丝白马融风柔明三明治伤世圣花儿狮子林叔夜索碌碌趿拉儿帖席涂路土壤污染瓦解星散亡比文君新寡问事帘相背献祭纤魄小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