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拘持。 唐 顔真卿 《浪迹先生玄真子張志和碑》:“士有牢籠太虛,撠掖玄造,擺元氣而詞鋒首出,軋無間而理窟肌分者,其唯 玄真子 乎?”
關于“撠掖”的詞義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撠掖(jǐ yè)意為「拘持」,指對某種抽象事物的把控或掌控。該詞屬于古代漢語詞彙,現代已極少使用。
出處與引證
唐代顔真卿《浪迹先生玄真子張志和碑》中首次出現此詞:「士有牢籠太虛,撠掖玄造」,形容玄真子(張志和)對天地至理的掌控能力,通過「擺元氣」「軋無間」等意象展現其超凡境界。
用法說明
該詞主要用于文學性文本,常見于對哲學、玄學思想的描述,帶有抽象化表達特征。例如「撠掖玄造」可理解為「把握宇宙造化的規律」。
易混淆詞辨析
建議:若需深入理解古文語境中的具體用法,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唐代文獻注本。
《撠掖》是一個較為罕見的中文詞彙,拗口而又充滿韻味。該詞的意思是諄諄告誡或斥責,帶有教訓和警告的口吻。
《撠掖》可以分解為兩個部首:手部和頁部。手部的五畫表示與手相關的含義,頁部的八畫則表示與書或紙張相關的意思。
《撠掖》一詞的來源尚不清楚,且較為少見。在繁體字中,該詞寫作「攜葉」(xī yè)。
在古代,漢字寫法有所變化。據可靠的文獻記載,古時候的《撠掖》寫作「挾葉」,表示掌握住一片葉子的意思。後來,該詞的意義逐漸演變為告誡或斥責的含義。
以下是幾個使用《撠掖》的例句:
《撠掖》可以與其他詞彙組合成新的詞語,例如:
與《撠掖》意思類似的詞語有「訓誡」、「規勸」和「教誨」,而與其意思相反的詞語包括「寵溺」、「縱容」和「放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