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内動詞的意思、内動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内動詞的解釋

即内動字。 楊樹達 《詞诠·序例》:“是書取古書中恒用之介詞、連詞、助詞、嘆詞及一部分之代名詞、内動詞、副詞之用法,加以説明。”詳“ 内動字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内動詞的漢語詞典釋義

内動詞(又稱“不及物動詞”)指在句子中不需要賓語即可完整表達動作或狀态的動詞。其核心特征在于動作或狀态僅作用于主語本身,不直接涉及其他對象。例如“休息”“睡覺”“遊泳”等詞均屬此類。

一、核心特征

  1. 無需賓語

    内動詞本身語義完整,不帶賓語即可成句。如“他休息了”中,“休息”獨立表達主語狀态,無需補充動作對象。

  2. 動作限于主語

    動作或狀态僅與主語相關,不向外部傳遞。如“孩子哭了”,“哭”的動作僅由主語發出,不涉及他物。

二、分類依據

  1. 語義自足性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内動詞的語義不依賴賓語,如“旅行”“畢業”等詞自身已含完整動作意義。

  2. 語法功能限制

    王力《漢語語法史》指出,内動詞不可直接帶賓語(如不能說“休息時間”),但可通過介詞引入關聯對象(如“他休息了十分鐘”)。

三、特殊用法辨析

部分内動詞在特定語境下可轉為外動詞(及物動詞),需結合句式判斷:

權威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内動詞是漢語語法中的一個術語,其含義和特點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一、定義與核心概念

内動詞指動作僅作用于自身、不涉及外部對象的動詞,相當于英語中的不及物動詞。例如“鳴”(鳥鳴)、“嘯”(虎嘯)等動作均不作用于其他事物。

二、主要特點

  1. 動作的封閉性:動作行為僅存在于發出者内部,如《馬氏文通》所述“行之留于施者之内”。
  2. 無需賓語:與及物動詞不同,内動詞不需要通過賓語傳遞動作,例如“睡覺”“跑步”等。

三、曆史來源

該術語最早見于清代馬建忠的語法著作《馬氏文通》,用于區分動詞的及物與不及物特性。現代漢語中更多使用“不及物動詞”或“自動詞”表述。

四、同義詞與關聯概念

内動詞是漢語傳統語法對不及物動詞的特定表述,其核心在于動作的自我完成性。現代語言教學中更傾向于使用“不及物動詞”這一國際通用術語,但了解“内動詞”有助于理解漢語語法史的發展脈絡。

别人正在浏覽...

唉聲歎氣白日繡衣卑困長支臭麼催妝詩打夯大漠誕放吊卷丢盡臉面短毀方寸地番禍俸赀甘顔渙散宦者令踐涖揭鍋鯨吼今日有酒今日醉聚積開司米科醵良時斂斂力挽狂瀾曆序漏卮羅巾滿弓麻絻沒是處幕吏南畫膩味遷升恰恰企待七個八個清峻秦鏡高懸袪癢濡泃傘扇色厲内荏笙籥施逞實值水葵水手衫四參泗川松黃酒肅淡鲐黃土蝗遐迩聞名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