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通節的意思、通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通節的解釋

謂崇尚節操。 漢 徐幹 《中論·夭壽》:“且夫賢人之道者,同歸而殊途,一緻而百慮,或見危而授命,或望善而遐舉……通節之士,實關斯事,其審之雲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通節是漢語中具有複合語義的詞彙,其核心含義可從兩個角度解析:

一、古代職官術語 通節在唐代文獻中特指一種臨時性官職,主要負責協調中央與地方的事務溝通。《漢語大詞典》記載,通節為“使節往來通達之職”,多見于驿傳管理或外交文書傳遞場景。例如《新唐書·職官志》提及通節使“掌四方館務,通表奏、接納貢物”。

二、文章學概念 在古典文學批評體系中,通節指文章章節間的邏輯貫通與氣韻銜接。清代學者劉熙載在《藝概·文概》中強調:“文之通節,猶血脈之周流”,主張段落轉折需自然流暢,避免生硬斷裂。這一用法常見于評點類文獻,如《古文辭類纂》批注多次用“通節圓融”評價韓愈、蘇轼的散文結構。

該詞在《辭源》中被标注為曆史詞彙,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但在研究古代制度史或文學批評史時仍具有學術價值。需要特别說明的是,通節與“通假字”無直接關聯,古籍中偶有混用情況需結合具體語境辨析。

網絡擴展解釋

“通節”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崇尚節操”,常見于古代文獻及文學作品中。以下為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通節”指推崇或堅守高尚的品德與氣節,強調對道德準則的遵循。該詞由“通”(通達、貫通)和“節”(節操、氣節)組合而成,整體表達對節操的普遍認同與追求。

2.出處與典籍引用

3.現代語境中的區别

需注意現代工程術語中偶見“通節”(如“交通節點”),但此用法與古義無關,僅為字面組合。

4.近義詞與相關概念

近義詞包括“尚節”“重義”,反義詞如“失節”“背德”。其内涵與儒家“重氣節”思想一脈相承,常見于評價人物品德的語境。

“通節”屬文言詞彙,多用于古代哲學與文學,現代使用較少。如需引用,建議結合具體語境,避免與現代術語混淆。

别人正在浏覽...

本錢辨駁察知稠沓雛鳳清聲出祿谠言單弦牌子曲店伴電動剃須刀憝獠鵝觀草鵝行馮驩折券敷秀告誦工讀教育函隱回光返照火鼓狐綏簡裝腳不沾地焦死急救站驚鬧徑緻謹節駿節钜人長德燎竈列樹駱越明贶甯昌奴隸社會排打樸雅平頭小樣巾遷教青史留名勤慤秋閏柔淑散熱器上祭勝任愉快食積水厄嘶丑孫叔談辯塌中脫孝翫味惟利是命吾土吓飯虎黠小習非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