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水厄的意思、水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水厄的解釋

(1).溺死之災。《北齊書·循吏傳·房豹》:“ 紹宗 自雲有水厄,遂於戰艦中浴,并自投於水,冀以厭當之。” 唐 谷神子 《博異志·李全質》:“ 全質 纔寐,即見戴圓笠紫衣人來拜謝曰:‘公平生有水厄,但危困處,某則必至焉。’”《醒世恒言·馬當神風送滕王閣》:“郎君奇才,能動江神,乃得獲安;不然,諸人皆不免水厄。”《林則徐日記·道光二十一年閏三月十五日》:“聞旬日前……遭風覆舟。 補之 眷屬俱救起, 瑞令 則一男兩女并遭水厄矣。”

(2). 三國 魏 晉 以後,漸行飲茶,其初不習飲者,戲稱為“水厄”。後亦指嗜茶。《太平禦覽》卷八六七引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 晉 司徒 王濛 好飲茶,人至輒命飲之,士大夫皆患之。每欲候 濛 ,必雲:‘今日有水厄。’”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正覺寺》:“﹝ 劉縞 ﹞專習茗飲, 彭城王 謂 縞 曰:‘卿不慕王侯八珍,好蒼頭水厄。’” 清 金農 《湘中楊隱士寄遺君山茶奉答》詩之三:“答他紗帽籠頭坐,水厄虛名直浪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水厄"是漢語中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釋義可從三個維度展開:

一、曆史典故中的飲茶困頓 最早見于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特指飲茶過量引發的身體不適,如"王濛好茶,人至辄命飲之,士大夫皆患之,每欲候濛,必雲:今日有水厄"。該典故記載于《漢語大詞典》"水厄"詞條(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年版),反映了魏晉時期士大夫群體對新興飲茶習俗的適應過程。

二、佛教術語中的水難釋義 在佛教典籍中,"水厄"被納入"八難"體系,指溺亡、洪水等與水相關的災劫。唐代道世《法苑珠林》卷七記載:"若堕江河,沒流漂轉,入于回澓,水厄所困",此釋義被《佛學大辭典》(丁福保編,1922年)收錄,體現佛教對自然災難的哲學闡釋。

三、現代方言中的災禍轉義 在江淮官話區,"水厄"引申為泛指意外災禍,如《揚州方言詞典》(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記錄當地俗諺"水厄未盡,又遭火殃",該用法保留古漢語"厄"字的困頓本義,同時融入地域文化對禍福相生的認知。

網絡擴展解釋

“水厄”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核心釋義

  1. 溺死之災

    • 指因水引發的災禍,尤其強調溺水身亡的厄運。例如《北齊書》記載房豹因擔心“水厄”而投水試圖化解。唐代文獻《博異志》也提到“水厄”與生死危機相關。
  2. 飲茶的戲稱

    • 三國魏晉時期飲茶初興,不習慣者将被迫飲茶調侃為“水厄”,如《世說新語》記載王濛常以茶待客,士大夫們戲稱赴約是遭遇“水厄”。後演變為嗜茶者的代稱。

二、延伸補充


注:低權威網頁提及的“水毒”“痣相說”等釋義缺乏可靠文獻支撐,建議以高權威來源的兩種解釋為準。

别人正在浏覽...

拔還鹎鵊雨犇劣辨括邊書飙忽标新豎異鬓棗參軌長彴蟾窟掣肘貙镏慈恻疵國詞律皴劈大渾凍飙範人風飇蜂蠹風高放火,月黑殺人奉申賀敬奉贈風棹跟足橫難壞包兒荒躭黃李讙亮化身壺盧膠戾精深啃啃哧哧空乘老大爺戀皂柳膠柳儀曹路箭朦昧妙齡女郎明瓦年頭月尾貧竈清門慶仰勝算神農識檢實任詩澀送盤探夥土力無迹可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