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水厄的意思、水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水厄的解釋

(1).溺死之災。《北齊書·循吏傳·房豹》:“ 紹宗 自雲有水厄,遂於戰艦中浴,并自投於水,冀以厭當之。” 唐 谷神子 《博異志·李全質》:“ 全質 纔寐,即見戴圓笠紫衣人來拜謝曰:‘公平生有水厄,但危困處,某則必至焉。’”《醒世恒言·馬當神風送滕王閣》:“郎君奇才,能動江神,乃得獲安;不然,諸人皆不免水厄。”《林則徐日記·道光二十一年閏三月十五日》:“聞旬日前……遭風覆舟。 補之 眷屬俱救起, 瑞令 則一男兩女并遭水厄矣。”

(2). 三國 魏 晉 以後,漸行飲茶,其初不習飲者,戲稱為“水厄”。後亦指嗜茶。《太平禦覽》卷八六七引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 晉 司徒 王濛 好飲茶,人至輒命飲之,士大夫皆患之。每欲候 濛 ,必雲:‘今日有水厄。’”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正覺寺》:“﹝ 劉縞 ﹞專習茗飲, 彭城王 謂 縞 曰:‘卿不慕王侯八珍,好蒼頭水厄。’” 清 金農 《湘中楊隱士寄遺君山茶奉答》詩之三:“答他紗帽籠頭坐,水厄虛名直浪傳。”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水厄”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核心釋義

  1. 溺死之災

    • 指因水引發的災禍,尤其強調溺水身亡的厄運。例如《北齊書》記載房豹因擔心“水厄”而投水試圖化解。唐代文獻《博異志》也提到“水厄”與生死危機相關。
  2. 飲茶的戲稱

    • 三國魏晉時期飲茶初興,不習慣者将被迫飲茶調侃為“水厄”,如《世說新語》記載王濛常以茶待客,士大夫們戲稱赴約是遭遇“水厄”。後演變為嗜茶者的代稱。

二、延伸補充


注:低權威網頁提及的“水毒”“痣相說”等釋義缺乏可靠文獻支撐,建議以高權威來源的兩種解釋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二

《水厄》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水厄》是指因水災、水災引發的病疫等問題。它是漢語詞彙中的一個成語,用來形容由于連綿不斷的水災所引發的不幸遭遇。

拆分部首和筆畫

《水厄》的拆分部首為“水”和“厄”,拆分後的筆畫分别為3畫和9畫。

來源和繁體

《水厄》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文獻中,《詩經·小雅》中有記載:“水厄及陸,稻瘖黍苗,麥麴菽麻。” 繁體字為「水厄」。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略有不同。在古時候,「水厄」的寫法為「氵壹悪」。

例句

1. 今年連綿不斷的暴雨帶來了巨大的水厄。(This year's continuous heavy rain has brought about a great water disaster.)

2. 民衆為了預防水厄,紛紛開始加固房屋。(In order to prevent water disaster, people have started reinforcing their houses.)

組詞

水災、水患、水害、水災難、水禍等。

近義詞

水災、澇災、洪水災害等。

反義詞

太平、豐年、順境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