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capital]∶用來營利、生息等的錢財
(2) [one's experiences, abilities, etc.]∶比喻可以作為憑借的東西等;本領;能耐
(1).用以辦事和營利、生息、賭6*博等的錢財。 唐 韓愈 《處州孔子廟碑》:“又為置講堂,教之行禮,肄習其中。置本錢廪米,令可繼處以守。”《舊唐書·玄宗紀下》:“ 長安 、 萬年 兩縣各與本錢一千貫,收利供馹。” 宋 樓鑰 《論福建鹽法》:“官無本錢,而豪民出其資,故大半之利歸于私家。”《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九:“田為低窪,有水即沒,其價甚賤。 萬 氏費不多些本錢,買了無數。” 清 李漁 《意中緣·奸囮》:“他如今正沒本錢,要我扶持他做生意。” 老舍 《駱駝祥子》十二:“拉車可以平地弄個三四毛的,作小買賣既要本錢,而且沒有準能賺出三餐的希望。”
(2).指成本費。 魯迅 《書信集·緻鄭振铎》:“此系從 東京 印來,每本本錢一元二角。”
(3).比喻可以憑借、依靠的人或事物。 清 李漁 《風筝誤·驚丑》:“做媒須帶本錢行,莫待無聊聽怨聲,佳壻脫逃誰代職,床頭别有一先生。” 毛6*澤6*東 《關于正确處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問題》七:“我希望這些人擴大眼界,真正承認我國有六億人口,承認這是一個客觀存在,這是我們的本錢。” 李德複 《典型報告》:“我想,這回咱可有本錢了,再不是五畝水田了,而是兩百畝!”
(4).猶代價。 楊朔 《西江月》:“象這樣壁壘森嚴,敵人要攻 黃洋界 ,是得拿出點本錢來的。”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本錢漢語 快速查詢。
“本錢”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和用法可歸納如下:
經濟本金
指用于營利、生息或經營活動的初始資金。例如:“做買賣得有本錢”(、)。魯迅在書信中提到印刷成本時,也使用此義:“每本本錢一元二角”()。
成本費用
指完成某項事務所需的直接費用。如提到“拉車可以平地弄個三四毛的,作小買賣既要本錢”()。
比喻憑借的條件
常指個人能力、健康等作為發展的基礎。例如:“強壯的身體是做好工作的本錢”(、),毛澤東也曾将人口視為國家發展的“本錢”()。
代價或付出
少數語境中表示付出的代價,如“做媒須帶本錢行”(),但此用法較少見。
與“本金”的區别:
“本金”更側重存款或投資的原始金額(),而“本錢”含義更廣,包含比喻和成本義。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來源,可參考查字典(-2)及辭海等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