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德高望重的人。 唐 韓愈 《唐故相權公墓碑》:“﹝ 權公 ﹞遷太常卿,天下愈推為鉅人長德。” 清 馮桂芬 《潘绂庭京卿五十壽序》:“君兄弟四人,罔非鉅人長德。”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太史貴後,繪《機聲燈影圖》,徧求名輩詩筆表揚,同時鉅人長德鹹有題詠。”
“钜人長德”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關于它的詳細解釋:
該成語最早見于唐代韓愈的《唐故相權公墓碑》:“遷太常卿,天下愈推為钜人長德。”,形容權德輿升任太常卿後,被世人推崇為品德與聲望兼備的楷模。
更多例句及解析可查看漢典()、搜狗百科()等來源。
《钜人長德》是一個成語,意為超級人物擁有卓越的品德、道德和德行。該成語以贊美和稱頌那些德才兼備、品德高尚的偉大人物為主題。
《钜人長德》成語的部首是钅并由17畫組成。其中,“鈣”部分是由“金”字旁組成,表示貴重;而“者”部分是一個獨立的字,表示人。
《钜人長德》這個成語最早見于《戰國策·齊策四》。它形容了曹壽和吳起二位才智超群、德才兼備的偉大人物。
《钜人長德》的繁體字為「鉅人長德」。
在古時候,钅字旁也可以寫作“金”字旁,而“者”部分通常以“茲”字形式出現,整個成語的寫法為「金茲長德」。
這個社會需要更多的钜人長德,為人類社會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以《钜人長德》為核心的組詞有:钜人、長德、德才兼備等。
與《钜人長德》意思相近的成語有偉人德政、德才兼備。
與《钜人長德》意思相反的成語有品行不佳、道德敗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