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露天的糧囤。《宋史·李若谷傳》:“官倉依山而貯穀少, 若谷 使作露囤,囤可貯二萬斛。”《清會典事例·戶部·漕運六》:“漕米截留北倉及 天津 露囤各米,現在輪流派運。”
“露囤”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lù dùn,其核心含義指露天的糧囤,主要用于描述古代或傳統農業中用于儲存糧食的露天設施。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構成
曆史用例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宋史》或清代漕運相關史料。
露囤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儲藏糧食、食物等東西的地方。字形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雨(雨點旁)和囗(一個圍住的方塊),共有11個筆畫組成。這個詞語取意源自于古代的倉儲制度。
在繁體字中,露囤的寫法為「露囤」,和簡體字的寫法相同。
在古時候,露囤的漢字寫法可能會稍有不同。例如,在秦漢時期,它的寫法為「露蓀」。這種寫法中,蓀字表示草木繁茂的樣子,與囤有關。
以下是一些關于露囤的例句:
1. 祖傳的秘方存放在家裡的露囤裡,已經傳承了幾百年。
2. 這個小村莊靠近一片莊稼田,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露囤,用來存放豐收的糧食。
露囤可以與其他詞語組成新的詞組,例如:
1. 露天囤地:指沒有遮蓋的野外囤地。
2. 囤積居奇:指大量儲存商品,等待高價銷售。
與露囤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1. 庫房:指用于儲存物品的房間或建築。
2. 倉庫:指專門用來存放貨物的建築或室内空間。
與露囤意思相反的詞語是:
1. 商店:指出售商品的店鋪。
2. 超市:指以批量銷售為主的大型零售商店。
總之,露囤是表示儲藏糧食、食物等東西的地方的詞語,是一個古老而有趣的漢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