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鏟除,誅滅。《新唐書·崔戎傳》:“至 兖州 ,鉏滅姦吏十餘輩,民大喜。”
“鉏滅”是一個較為罕見的古漢語詞彙,需結合字形和語境分析:
組合詞義 二者連用表示徹底鏟除、完全消滅,常見于古籍中描述對敵對勢力或隱患的根除,如“鉏滅奸黨”“鉏滅禍根”。
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已基本被“鏟除”“殲滅”等詞替代,僅在文言色彩濃厚的文本或曆史文獻中可見。
建議結合具體上下文進一步确認其指向對象及程度,若為古文閱讀,可注意是否存在通假字或特定典故用法。
鉏滅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鏟除、徹底消滅、撲滅等。它通常用來形容将某種事物根除、摧毀或使之結束。
鉏滅的左邊是金部,右邊是滅部。所以它的拆分部首為“金”,拆分筆畫為15畫。
鉏滅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據考證,它最早出現在《史記·劉敬列傳》這本古書中,用來描述劉敬鏟除舊事物的意志與決心。
鉏滅的繁體字為鋤滅。
在古代,鉏滅的寫法與現代略有差異。它是由兩個獨立的字形組成,上面是金部分,下面是滅部分。其中金字的形狀與現代金字相似,滅字則是由一個“方框”圍住“火”字形成。
1. 這場戰争的目的是鉏滅敵人的軍事力量。
2. 隻有徹底鉏滅犯罪的根源,社會才能實現真正的和諧。
鉏滅者、鉏滅力、鉏滅病等。
根除、撲滅、消亡、毀滅。
保留、養護、保存、保存。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