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重的愁悶。 宋 張耒 《看花》詩:“經營美景還詩匠,傾掃頑愁賴酒軍。”
“頑愁”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深重、難以排解的愁悶。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指深重且頑固的愁緒,強調愁悶的持久性和難以消除的特性。例如宋代張耒在《看花》詩中寫道:“傾掃頑愁賴酒軍”,即通過飲酒來消解這種厚重的愁思。
字義分解
該詞多用于文學或古漢語語境,現代口語中較少見。其情感色彩較濃,適合描述難以釋懷的深沉愁思。
頑愁是指固執、難以消解的憂愁或煩惱情緒。它是一種使人無法擺脫的苦惱,常常伴隨着沉重的心情和困擾,給人帶來生活上的困難和壓力。
頑愁的拆分部首為“頁”和“心”,其中,“頁”是右邊部分,而“心”是左邊部分。拆分後的筆畫順序為:頁(5畫)、心(4畫)。
頑愁一詞的來源可追溯至古代漢語。在繁體字中,頑愁通常使用「頑愁」這樣的形式進行書寫。
在古代漢語中,頑愁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古時候,頑愁的寫法為「頑愁」或「頑愁事」,字形更為繁複而有古韻味。
1. 他總是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頑愁不已。
2. 她的頑愁猶如一隻不斷啃噬着她心靈的魔鬼,無法解脫。
3. 面對頑愁,我們需要接受現實,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1. 頑固(wángù)
2. 頑強(wánqiáng)
3. 頑劣(wánliè)
1. 憂愁
2. 苦悶
3. 煩惱
1. 輕松
2. 愉快
3. 安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