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理协和。 宋 范仲淹 《明堂赋》:“风雨攸止,宫室斯美,将復崇高乎富贵之位,统和乎天人之理。”
“统和”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及用法可综合以下方面解释:
统和(拼音:tǒng hé)指“统理协和”,即通过整合、协调使事物达到和谐统一的状态。该词强调对多方元素的统筹管理,以实现整体平衡。
作为辽圣宗年号(983年-1012年),统和共使用30年。这一时期辽朝与北宋多次交战,最终于统和二十二年(1004年)签订《澶渊之盟》,开启宋辽长期和平。
宋代范仲淹在《明堂赋》中写道:“统和乎天人之理”,以“统和”描述天、人关系的协调统一,体现其哲学内涵。
可引申至现代管理或社会领域,例如:
注意:需根据语境区分“统和”作为普通词语与历史年号的不同含义。
统和(tǒng hé)是一个汉字词语,含义为统一和和谐。下面将对统和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进行介绍。
统和是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纟”和“口”。其中,“纟”是由三画组成,表示与线有关的事物,也可称为纟部;“口”是由一画组成,表示与口相关的事物,也可称为口部。整个汉字统和共由四个笔画组成。
统和这个词语的来源不太明确,但可以从字义和构词法上推测其含义。从字义上来看,“统”意为统一,表示合并、统一的概念;“和”意为和谐,表示相互融洽、和谐的概念。综合两个字义,可以理解为合并后达到融洽和谐的状态,即“统和”。
统和的繁体字为「統和」,可以看出在繁体字中,“纟”部的字形与简体字一样,而“口”部的字形发生了改变。
古时候汉字写法中的统和与现代写法相比,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古代使用的篆书写法中,统和的字形基本相同,只是书写的方式略有不同。
1. 我们应该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实现社会的统和发展。
2. 倡导和平与包容的统和精神。
统和可以组成其他词语,如统一、和谐等。
统和的近义词包括融洽、协调、一致等。
统和的反义词可以是分裂、矛盾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