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短短的。指時間。 三國 魏 曹操 《蒼舒诔》:“促促百年,亹亹行暮。”
(2).猶短短的。指空間。 唐 張籍 《山頭鹿》詩:“山頭鹿,雙角芟芟,尾促促。”
(3).匆匆。 晉 陸機 《豫章行》:“促促薄暮景,亹亹鮮克禁。” 唐 劉禹錫 《途中早發》詩:“中庭望啟明,促促事晨征。” 宋 蘇轼 《仙都山鹿》詩:“日月何促促,塵世苦局束。” 馮至 《北遊》詩:“匆匆地來,促促地去,匆促的人生!”
(4).拘謹小心貌。 唐 韓愈 《唐故河南令張君墓志銘》:“諸曹白事,不敢平面視。共食公堂,抑首促促就哺歠。”
(5).勞苦不安貌。 唐 李益 《促促曲》:“促促何促促, 黃河 九回曲。嫁與棹船郎,空牀将影宿。” 唐 王建 《促促詞》:“促促復刺刺,水中無魚山無石。少年雖嫁不将歸,白頭猶著父母衣。”《全唐詩》卷二九八作《促剌詞》,首句作“促剌復促剌”。剌,“刺”的誤字。 清 方苞 《顧友訓墓志銘》:“相視飲泣,意緒促促。”
(6).象聲詞。蟲鳴聲。 唐 王建 《當窗織》詩:“草蟲促促機下啼,兩日催成一匹半。” 唐 李鹹用 《山中夜坐寄故裡友生》詩:“蟲聲促促催鄉夢,桂影高高挂旅情。” 明 高啟 《秋懷》詩之二:“促促草下蟲,催我索故衣。”
(7).象聲詞。機杼聲。 宋 梅堯臣 《促織》詩:“劄劄草間鳴,促促機上聲。”
(8).象聲詞。沙上急走聲。 唐 李賀 《黃家洞》詩:“雀步蹙沙聲促促,四尺角弓青石鏃。”
“促促”是一個多義漢語詞彙,讀音為cù cù,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時間或空間的短暫性
指時間緊迫或空間狹小。例如陸機詩句“促促薄暮景”形容傍晚時光短暫;張籍《山頭鹿》用“尾促促”描述鹿尾短小。
急迫、匆忙的狀态
強調行動急促,如蘇轼詩句“日月何促促”表達對時間飛逝的感慨,劉禹錫《途中早發》中“促促事晨征”描繪清晨匆忙趕路的情景。
拘謹或勞苦的狀态
可形容人拘束不安或生活困頓,如《豫章行》中“亹亹鮮克禁”與“促促”呼應,暗含身心疲憊之意。
象聲詞用法
模拟特定聲音,例如:
“促”本義為緊迫(《廣韻》釋為“速也”),疊用為“促促”後強化了急促感。其構詞方式屬于形容詞重疊,常見于古漢語中增強語氣或描述狀态。
提示:以上解釋綜合了漢典、搜狗百科等權威來源,若需查看完整例句或更多用法,可參考、5、6、7的原始内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