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恫瘝在抱的意思、恫瘝在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恫瘝在抱的解釋

[show extreme concern over the people's hardships] 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恫瘝在抱”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厚曆史底蘊的成語,其核心含義是“将人民的疾苦視為自身的痛苦,心懷深切關懷”。該成語由兩部分構成:

  1. “恫瘝” 源自《尚書·康诰》“恫瘝乃身”,原指疾病與痛苦,引申為百姓的苦難。《漢語大詞典》将其解釋為“病痛,疾苦”,強調對民生困苦的體察。
  2. “在抱” 意為“懷抱于心”,《古代漢語詞典》中“抱”有“心懷、承擔”之義,形容将他人苦難納入自身關切之中。

這一成語多用于描述古代仁政思想,如《清史稿》評價雍正帝“恫瘝在抱,力行惠民之策”,體現統治者對民生的責任感。現代語境中,該詞可延伸至公職人員或領導者對群衆利益的重視,例如《人民日報》曾引用此語強調“執政為民”的理念(來源:《人民日報》評論文章)。

需注意,該成語在當代屬書面語,使用時需結合具體語境,避免與近義詞“民胞物與”“痌瘝在抱”混淆。其權威釋義可參考《辭海》及《中華成語大辭典》等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

“恫瘝在抱”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1. 發音與基本含義
    拼音為tōng guān zài bào(部分資料注音為“dòng”,但主流權威來源如更傾向“tōng”)。
    含義指将人民的疾苦視為自身病痛,形容深切關懷民衆、體恤民情,常用于贊揚執政者或領導者的愛民情懷。

  2. 出處與典故
    源自《尚書·康诰》:“恫瘝乃身,敬哉!”,意為統治者應把百姓的苦難當作自己的病痛來對待,體現古代“民本”思想。後多用于形容為政者的責任感,如清代馮桂芬在《與許撫部書》中也引用此語。

  3. 結構與詞義解析

    • 恫:同“痌”,指病痛;瘝(guān):疾病、疾苦。
    • 在抱:如同在自己懷中,引申為感同身受。
      全詞通過比喻手法,強調對他人的苦難抱有深切同理心。
  4. 用法與近義詞
    屬書面語,多用于正式場合或曆史文獻中。近義詞包括“痌瘝在抱”“恫瘝在身”,反義詞可理解為“漠不關心”。

注意:部分資料(如)将其解釋為“内心痛苦”,此為誤解。該成語核心是對他人疾苦的關切,而非自身情緒的表達。建議參考權威典籍如《尚書》或《漢語大詞典》進一步考證。

别人正在浏覽...

安納托利亞别渎才子獊囊耽色電子束疊克推多端偉鈍公子翻撲幹巴利脆拱揖過厚賀電黃金世界黃獅子夾弓匠郢鸠輯钜纖衎謇鹍鵬藍晶晶勞動生産率老寋戀棧流離例銀論吏鹿為馬買屬蟊螟毛小子密靜溟池品性棋盤栖歇棄置仁柔神膏勝期詩舫釋解十死九活述序四隱送花瑣辭挑包通逵吐火羅望風希旨亹亹烏白馬角無波吳錦無如之奈相彷涎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