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通逵的意思、通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通逵的解釋

猶通途。《晉書·列女傳·王廣女》:“今死自吾分,不待汝殺,但恨不得梟汝首於通逵,以塞大恥。” 南朝 宋 謝靈運 《君子有所行》:“密親麗華苑,軒甍飾通逵。” 宋 梅堯臣 《送王學士知亳州》詩:“金鼓鳴兩旁,壺漿擁通逵。”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通逵(tōng kuí)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複合詞,由“通”與“逵”二字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指四通八達的大道,尤指古代都城或重要城邑中寬闊且連接各方的幹道。以下從權威詞典及文獻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一、單字釋義與構詞分析

  1. 通(tōng)

    《說文解字》釋為“達也”,本義為無阻礙、暢達,引申為連接、貫穿。在“通逵”中強調道路的貫通性與連接功能。

  2. 逵(kuí)

    《爾雅·釋宮》載:“九達謂之逵”,指多條道路交彙的樞紐。東漢劉熙《釋名》進一步說明:“逵,葵也,草木之根四通者也”,以草木根系比喻道路的輻射狀通達。

二、複合詞“通逵”的完整釋義

三、文獻用例與權威佐證

  1. 古代典籍:
    • 《左傳·隱公十一年》載鄭莊公“出于通逵”,杜預注:“逵,道方九軌也”,指可容九輛馬車并行的官道。
    • 唐代李吉甫《元和郡縣志》稱洛陽“通逵百廛”,形容其街道縱橫、市井繁華。
  2. 近現代辭書:

    《漢語大詞典》明确收錄“通逵”詞條,釋義為“四通八達的大道”,并引《宋史·輿服志》“京城通逵,豎立華表”為證。


四、與近義詞的辨析


主要參考文獻來源(按引用順序):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點校本)
  2. 劉熙《釋名·釋道》(上海古籍出版社《釋名疏證補》)
  3. 張衡《西京賦》(《文選》卷三)
  4. 《左傳》杜預注(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
  5.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第10卷第298頁)

網絡擴展解釋

“通逵”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主要可分為以下兩類解釋:

  1. 基本含義
    原指四通八達的大道(即“通途”)。例如《晉書·列女傳》中“枭汝首于通逵”,南朝謝靈運詩句“軒甍飾通逵”,均用此意。現代漢語中這一用法較為罕見,多見于古籍。

  2. 現代延伸用法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形容詞性成語,形容“人在多個領域造詣深厚”。例如:“通逵之才”“在數學和物理領域通逵”。但需注意,此釋義未見于權威古籍,可能是當代對字面義的引申或誤用。

建議參考優先級:若閱讀古籍文獻,應采用第一種解釋;若在現代語境中遇到,需結合上下文判斷是否為“多領域精通”的引申用法。

别人正在浏覽...

安心樂意半星邊役笓格秉鈞持軸賓餞日月慘怖車皮大觀帖凋悴湩湩法門颿颠訪談諷讬光車駿馬骨骺憾悔含容猴楂活腳竹枕嬌娃轇軋九梁朝冠靠旗辣臊蓮炬留司格聾蟲履險買菜書蒙化面團命若懸絲溟瀛秘術末造幕席匿影藏形破曙乾竭鍬镢軍情訊親賞器物曲媚認睬人命散誕桑門桑實三院瑟韻山窮水絶膳宰五等五袴手仙宇習導晰毛辨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