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恫瘝在抱的意思、恫瘝在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恫瘝在抱的解释

[show extreme concern over the people's hardships] 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上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恫瘝在抱”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成语,其核心含义是“将人民的疾苦视为自身的痛苦,心怀深切关怀”。该成语由两部分构成:

  1. “恫瘝” 源自《尚书·康诰》“恫瘝乃身”,原指疾病与痛苦,引申为百姓的苦难。《汉语大词典》将其解释为“病痛,疾苦”,强调对民生困苦的体察。
  2. “在抱” 意为“怀抱于心”,《古代汉语词典》中“抱”有“心怀、承担”之义,形容将他人苦难纳入自身关切之中。

这一成语多用于描述古代仁政思想,如《清史稿》评价雍正帝“恫瘝在抱,力行惠民之策”,体现统治者对民生的责任感。现代语境中,该词可延伸至公职人员或领导者对群众利益的重视,例如《人民日报》曾引用此语强调“执政为民”的理念(来源:《人民日报》评论文章)。

需注意,该成语在当代属书面语,使用时需结合具体语境,避免与近义词“民胞物与”“痌瘝在抱”混淆。其权威释义可参考《辞海》及《中华成语大辞典》等工具书。

网络扩展解释

“恫瘝在抱”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为详细解释:

  1. 发音与基本含义
    拼音为tōng guān zài bào(部分资料注音为“dòng”,但主流权威来源如更倾向“tōng”)。
    含义指将人民的疾苦视为自身病痛,形容深切关怀民众、体恤民情,常用于赞扬执政者或领导者的爱民情怀。

  2. 出处与典故
    源自《尚书·康诰》:“恫瘝乃身,敬哉!”,意为统治者应把百姓的苦难当作自己的病痛来对待,体现古代“民本”思想。后多用于形容为政者的责任感,如清代冯桂芬在《与许抚部书》中也引用此语。

  3. 结构与词义解析

    • 恫:同“痌”,指病痛;瘝(guān):疾病、疾苦。
    • 在抱:如同在自己怀中,引申为感同身受。
      全词通过比喻手法,强调对他人的苦难抱有深切同理心。
  4. 用法与近义词
    属书面语,多用于正式场合或历史文献中。近义词包括“痌瘝在抱”“恫瘝在身”,反义词可理解为“漠不关心”。

注意:部分资料(如)将其解释为“内心痛苦”,此为误解。该成语核心是对他人疾苦的关切,而非自身情绪的表达。建议参考权威典籍如《尚书》或《汉语大词典》进一步考证。

别人正在浏览...

暗娼闇汶熬油费火别解避秦客布散踔绝之能催生符带过曲點指畫字东又不着,西又不着堕泪碣官估患累惠书琥珀词极贵击难惊懊径复九迁九招拒捕举场罝罗钧曲克罗地亚控制流计算机赖骨顽皮老公公量知厉疾盝子蜜橘名从主人明徽哪个内用尼师坛偏曲趫揵切急磬钱齐嶄嶄鹊面弓热闹话日蹙蛇虺石臼世室束制四辟司柁天呀刓方为圆文儒五推险诣逍遥津销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