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通課司的意思、通課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通課司的解釋

明 代府縣一級的稅收機構。《明史·食貨志五》:“ 太祖 初,征酒醋之稅,收官店錢。即 吳王 位,減收官店錢,改在京官店為宣課司,府縣官店為通課司。” 吳晗 《朱元璋傳》第六章二:“稅收機構在京為宣課司,府縣為通課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通課司是中國明代設置的稅務管理機構,始設于洪武十三年(1380年),隸屬于戶部系統,主管全國商稅征收與稽查事務。其名稱中"通"取通達、統管之義,"課"指賦稅,"司"為官署名,整體意為統管稅賦的專職機構。

該機構主要職能包括三方面:一是對各地商業市集、關津渡口征收"市肆門攤稅";二是管理海外貿易相關的"船舶稅";三是監督地方稅課司局,核驗稅賦賬目。據《明史·職官志》記載,通課司設大使(正九品)、副使(從九品)各一人,下設攢典、巡攔等吏員,在主要商貿城市設有分支機構。

其曆史演變可分為兩個階段:初期直屬戶部,正統七年(1442年)改為由地方布政司代管,成化七年(1471年)後逐步被"鈔關"制度取代。該機構的設立反映了明代商品經濟發展背景下,朝廷加強中央財政管控的曆史需求。

引用來源:

  1. 《中國曆史大辭典·明代卷》
  2. 《明史·食貨志》中華書局點校本
  3. 《明會典》萬曆重修本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通課司”的詳細解釋如下:

1.基本定義

通課司是明代設立的府縣一級稅收機構,其名稱中的“課”指賦稅,“司”為管理機構,整體意為負責地方稅務征收的官方部門。

2.曆史背景與職能

3.演變與裁撤

4.現代使用場景

5.參考資料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明史·食貨志五》或漢典、百度百科等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逼隘勃然奮勵扯筋炊家子當月錢地穿甲抵轹獨軌鐵路繁奢紛哓覆養膏粱年少革履虼蚤性官等紅燙燙畫鞞解探輯錄金虀脍緝聽舊隱疾言遽色眷知沮折劇鎮孔艱饋糧困鬥良車蛎粉牆淩煙閣龍争虎戰路出論律埋單門扉瞢暗面審宓汩明夥謀逆難住女弟攀跻悄無聲息親遊曲尺阙蝕三台少而精沙鳁聲屈沈思熟慮屍陀林水宮脫藁蛙鬧溫柔敦厚小戶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