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溫柔敦厚的意思、溫柔敦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溫柔敦厚的解釋

[placid] 待人接物秉性平和

詳細解釋

溫和寬厚。儒家認為這是《詩經》的基本精神和教育意義之所在。後來也被一派人當作對所有詩作的要求。《禮記·經解》:“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 孔穎達 疏:“溫,謂顔色溫潤;柔,謂情性和柔。《詩》依違諷諫,不指切事情,故雲溫柔敦厚,是《詩》教也。”《後漢書·方術傳序》:“如令溫柔敦厚而不愚,斯深於《詩》教者也。” 清 顧炎武 《日知錄·直言》:“《詩》之為教,雖主於溫柔敦厚,然亦有直斥其人而不諱者。” 聶绀弩 《略談魯迅先生的<野草>》:“ 孔子 曾盛稱‘《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所以詩以悱恻纏6*綿、溫柔敦厚為主;擴大開來, 中國 的思想,也都以中庸為主。”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溫柔敦厚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溫柔敦厚”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使用場景如下:

基本解釋

溫柔指性情溫和柔順,敦厚表示為人厚道、淳樸。合起來形容待人接物态度溫和寬厚,性格善良樸實。最初源自儒家對《詩經》教化功能的評價,後擴展為對個人品格的贊譽。


詞源與演變

  1. 儒家經典起源:
    出自《禮記·經解》:“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 儒家認為《詩經》通過含蓄委婉的表達(如比興手法),培養人溫和寬厚的品性,避免尖銳直白的批評。

  2. 擴展含義:
    後世逐漸從詩教理念延伸至形容人的性格特質,強調内外兼修的謙和與淳樸。


使用場景


近義詞與反義詞


例句參考

如果需要進一步了解具體典故或用法,可查閱《禮記》原文或相關文學評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溫柔敦厚

溫柔敦厚是一個由兩個詞組成的詞彙,《溫柔》是指柔和溫暖的性情,而《敦厚》則是指品性淳樸、穩重厚道。

拆分部首和筆畫:

《溫》的部首是水(氵),總共有10畫;《柔》的部首是木(木),總共有8畫。

《敦》的部首是攴(又稱攵),總共有12畫;《厚》的部首是廠,總共有9畫。

來源:

《溫柔》一詞最早出現在兩漢時期的《論語》中,在其中的一個章節中孔子說:“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孔子說這話的目的是教訓自己的學生要有仁愛之心,對待人要溫柔,要慈悲。

《敦厚》是先秦時期的一個詞彙,出現在韓愈的《進學解》一文中,意為品德純厚,性格坦蕩。

繁體:

《溫柔》的繁體字為「溫柔」,《敦厚》的繁體字為「敦厚」。

古時候漢字寫法:

《溫柔》在古時候的寫法為「瘟柔」,《敦厚》的古時候寫法為「惇厚」。

例句:

他對待他的妻子非常溫柔,始終關心她的需求。

這位老師敦厚而又嚴謹,深受學生的尊敬和喜愛。

組詞:

溫順、溫和、敦實、厚道。

近義詞:

溫暖、和藹、親切、和善。

反義詞:

冷漠、粗暴、刻薄、陰險。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