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沉思熟慮”。深入思索,仔細考慮。 茅盾 《虹》七:“像受了什麼刺戟似的, 梅女士 忽然戴着一付沉思熟慮的面孔。”
“沈思熟慮”是一個成語的誤寫,正确寫法應為“深思熟慮”。以下是詳細解釋:
指對問題或事情進行反複、深入且周密的思考,強調在行動前充分權衡利弊,避免輕率決定。
例句:
“經過深思熟慮,她最終決定放棄高薪職位,投身公益事業。”
《沈思熟慮》是一個成語,意指深思熟慮。它由三個字組成,分别是“沈”、“思”和“熟慮”。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沈:部首水,五筆編碼44134。
• 思:部首心,五筆編碼3815154。
• 熟:部首火,五筆編碼44153。
• 慮:部首虍,五筆編碼1515250。
來源:
《沈思熟慮》最早出現在《左傳·襄公十四年》中,形容人思考問題時要經過深思熟慮,不輕率着手行動。
繁體:
《沈思熟慮》的繁體寫法是「沈思熟慮」。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沈”字寫作“沉”,“思”字寫作“恖”,“慮”字寫作“觮”。
例句:
他明白這個決定的重要性,于是開始進行沈思熟慮。
組詞:
• 沉思:深沉地思考。
• 熟慮:深思熟慮。
• 沉熟:沉思熟慮。
近義詞:
• 成熟思考
• 深入思索
反義詞:
• 草率行事
• 輕率行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