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犢牛的意思、犢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犢牛的解釋

小牛。 清 龔自珍 《黃犢謠》:“黃犢躑躅,不離母腹。躑躅何求?乃不如犢牛。”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犢牛"是漢語中對幼年牛類的統稱,指從出生到斷奶期間的小牛。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2016年商務印書館出版),該詞由"犢"與"牛"構成複合詞,其中"犢"特指幼畜,《說文解字》記載"犢,牛子也",強調其未成年的生物屬性。

在畜牧學語境中,犢牛通常指0-6月齡的牛犢,此階段需要母牛哺乳或人工乳喂養(中國農業出版社《養牛學》,2020)。該詞常見于農業文獻,如《齊民要術》記載"犢牛飼以苜蓿"反映古代養殖方法,現代則延伸出"犢牛腹瀉""犢牛培育"等專業術語。

詞義演變方面,《漢語大詞典》(漢典網,2023)指出"犢"字從先秦文獻延續至今,保留着幼畜的核心語義。現代語用中,"犢"可單用表親昵,如"老牛舐犢"成語,而"犢牛"更強調專業領域的規範表述,常見于獸醫學教材和畜牧技術規程。

網絡擴展解釋

“犢牛”是畜牧學中的專業術語,其核心含義及相關信息可綜合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犢牛指出生後至斷奶階段的幼年牛,通常年齡範圍為出生至4-6個月(),也有資料擴展至6-8月齡()。在漢語中,“犢”即小牛,如《說文解字》記載“犢,牛子也”,清代龔自珍的詩句“黃犢躑躅,不離母腹”也印證了這一含義()。


二、生理特點

  1. 生長發育迅速
    犢牛出生時體重約25-50公斤,出生後兩年内體重可增長至成年牛的一半以上()。此階段新陳代謝旺盛,但免疫系統未完全發育,抗病能力較弱()。

  2. 消化系統不完善
    犢牛出生後1-2周内胃功能類似單胃動物,主要依賴真胃消化乳汁;3周後逐漸形成反刍功能()。


三、經濟與養殖意義

  1. 雜交改良優勢
    現代畜牧業中,犢牛常通過良種雜交(如西門塔爾牛、魯西黃牛)培育,以提高耐粗飼、生長速度、肉質等性狀()。

  2. 養殖管理要點
    初生期需及時清理黏液、處理臍帶,并喂食高營養乳制品;斷奶後逐步引入植物性飼料()。健康的犢牛成活率直接影響養殖經濟效益()。


四、文學與文化延伸

“犢牛”在漢語中也用于比喻年輕有為者,如成語“初生牛犢不怕虎”。清代文獻和現代詞典均将其定義為“小牛”()。


如需進一步了解犢牛的具體養殖技術或品種信息,可參考權威畜牧文獻或農業機構發布的指南。

别人正在浏覽...

白菜邊陲狴獄絺索崇酒觸事次路猝嗟大舉蹈故習常到家電線杆二丘乏話飛诏忿速該羅韐帶格楞楞公營顧恺之古篆含胡劃子會郎撝挹虎帳煎米鞠華亢強鞹鞃理議婁婁密林拿腰排筆炮杖千裡酒牽絲七臣清節家傾裝球幕電影畎夷阙齾三大節掃除機生鏽時辰牌實用主義霜蟹俗父貪榮鐵面銅環妄言妄聽襪統香蕉香象絶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