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慨歎息。 清 魏源 《<書古微>例言中》:“烏乎!古學之廢興,關乎世教之隆替……故因論今文、古文而慨喟再三也。”
“慨喟”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kǎi kuì,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如下:
“慨喟”指感慨歎息,常用于表達對事物或現象的悲傷、失望或無奈之情。
清代魏源在《<書古微>例言中》寫道:“古學之廢興,關乎世教之隆替……故因論今文、古文而慨喟再三也。”
(此例體現了對傳統文化興衰的深切感慨。)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或愛站小工具。
慨喟是一個漢字詞語,它表示慨歎、歎息的意思。它是由“慨”和“喟”兩個字組成。
慨字有四個部首,分别是“忄”、“既”、“日”和“欠”,它的筆畫數目為13畫。
喟字有兩個部首,分别是“口”和“欠”,它的筆畫數目為12畫。
慨喟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現代漢語中,它用于表達對某事或某種情況的感慨和歎息。
對于繁體字而言,慨字的寫法和簡體一樣,而喟字的寫法則為“嘔”,其中的“求”部表示發音,它的字形更接近于古代的寫法。
在古時候,慨字的寫法為“慨訑”,其中的“訑”為聲符旁,表示讀音。喟字則與現代漢字寫法類似。
以下是一些關于慨喟的例句:
1. 他常常對着窗外的落葉慨喟不已。
2. 看到這樣的景象,我不禁慨喟時光易逝。
組詞:感慨、慨歎、歎息、歎道。
近義詞:歎息、感歎。
反義詞:歡呼、慶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