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examine]∶查看;查點
檢點物品
(2) [be cautious about;keep watch over]∶言行謹慎
言行有失檢點
(1).查點。 唐 方幹 《贈山陰崔明府》詩:“壓酒曬書猶檢點,修琴取藥似交關。” 明 沉锺鶴 《虞美人·春雨》詞:“桃花和淚濕臙脂。檢點殘紅一半未開時。” 茅盾 《過年》:“他的老婆檢點着丈夫買來的東西,檢一樣,就問一次價錢。”
(2).約束;慎重。《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那 蕭秀才 因一時無心失誤上,白送了一個狀元。世人做事決不可不檢點!” 胡適 《古史讨論的讀後感》:“行文時說話偶有不檢點之處,我也希望他不至于見怪。”
(3). 太平天囯 前期第七等官階,為朝内官。後期封賞轉濫,降為卑官。 羅爾綱 《太平天囯史稿·官制志·總說》:“朝内官職丞相最高,以次為檢點、指揮、将軍。”
“檢點”是一個多義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檢查、查點(動詞)
指對物品、數量或行為進行仔細核對或查看。例如:“檢點行李”“檢點人數”。
例句:唐·方幹《贈山陰崔明府》詩:“壓酒曬書猶檢點,修琴取藥似交關。”
約束言行(動詞/形容詞)
強調對自身行為的謹慎與規範,避免越界或放縱。例如:“行為不檢點”“說話失于檢點”。
反義詞:放蕩(如“行為放蕩”)。
通過結合具體語境,“檢點”既可指具體行為的核查,也可體現對道德規範的遵守。
檢點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性格或行為端正、規矩,具有自制力和謹慎的意思。
檢點的拆分部首是扌和心,總共有11個筆畫。
檢點這個詞源于古代漢語,其意義與修養、規矩有關。
繁體字為檢點。
古代漢字寫法中,檢點的字形有所不同,但基本保持了現代漢字的形态結構。
他一直保持着檢點的生活态度。
檢點可以與其他詞組合,形成新詞,例如:
與檢點意思相似的詞語有:
與檢點意思相反的詞語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