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郎的意思、賢郎的詳細解釋
賢郎的解釋
對他人兒子的美稱。《太平廣記》卷一一八引 唐 李亢 《獨異志·嚴泰》:“其夕,有烏衣五十人,扣 泰 門,謂其父母曰:‘賢郎附錢五千,可領之。’” 元 黃溍 《次韻題廬陵解君行卷》:“賢郎亦復事舒闊,吐辭歷落正不葩。”《兒女英雄傳》第十六回:“見他那上司平日如此如此,更兼他那位賢郎又是如此如此,任他那上司百般的牢籠,這事他絶不吐口應許。”
詞語分解
- 賢的解釋 賢 (賢) á 有道德的,有才能的:賢明。賢德。賢能。賢良。賢惠。賢淑。賢哲。賢人。聖賢。禮賢下士。 敬辭,多指行輩較低的:賢弟。賢侄。賢契(對弟子或朋友子侄輩的敬稱)。 筆畫數:; 部首:貝; 筆
- 郎的解釋 郎 á 對年輕男子的稱呼:大郎。郎才女貌。 對某種人的稱呼:貨郎。女郎。 舊時妻稱夫或情人:郎君。 封建時代的官名:郎中(a.古官名;b.中醫醫生)。侍郎。員外郎。 姓。 郎 à 〔屎殼郎〕“蜣螂”
網絡擴展解釋
“賢郎”是古代漢語中常見的敬稱,專用于對他人兒子的尊稱,常見于文學作品或正式場合。以下是具體解釋:
1.基本含義
- 詞義:“賢”指有德行或才能,“郎”是對男子的美稱,合稱表示對對方兒子的贊譽。
- 用法:多用于對話或書信中,表達對他人兒子的尊敬,如《西遊記》中紅孩兒被稱為“賢郎”。
2.文獻例證
- 唐代《太平廣記》:記載“賢郎附錢五千,可領之”,指他人兒子托付錢財()。
- 元代詩詞:黃溍在詩中用“賢郎”贊友人之子才華()。
- 明清小說:如《兒女英雄傳》中,用“賢郎”指代他人兒子()。
3.與現代用詞的對比
- 現代替代詞:如今更常用“令郎”“貴公子”等表達類似含義。
- 使用場景:“賢郎”現多見于古典文學研究或特定文化語境,日常交流較少使用。
4.文化背景
- 該詞體現了古代社會對輩分和禮節的重視,通過贊譽對方子嗣傳遞敬意,屬于傳統社交語言的一部分。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敬語體系,可參考《稱謂錄》《太平廣記》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賢郎》的意思
《賢郎》是指有才德、品行高尚的年輕男子,常用來形容年輕有為的人。
《賢郎》的部首和筆畫
《賢郎》的部首是貝字旁(貝字旁通常代表與財富、財産相關的意思),總共有10個筆畫。
《賢郎》的來源
《賢郎》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小雅·賢賢》中,表達了對賢良有道的年輕人的贊頌。
《賢郎》的繁體字
《賢郎》的繁體字為「賢郎」。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郎」的寫法較為複雜,字形由「⺍」和「良」組成。
《賢郎》的例句
1. 他年輕有為,正是一位真正的賢郎。
2. 這位賢郎被衆人敬仰,是社會的楷模。
相關詞彙
- 組詞:賢人、賢才、賢士、賢良、賢慧
- 近義詞:賢子、賢者、賢丈
- 反義詞:凡夫、愚人、庸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