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扶持接待。《後漢書·循吏傳·劉寵》:“值中國喪亂,士友多南奔, 繇 攜接收養,與同優劇,甚得名稱。”
“攜接”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指扶持接待,常用于描述對他人的幫助與接納行為。例如在戰亂時期收容、照顧流離失所的人。
出自《後漢書·循吏傳·劉寵》:“值中國喪亂,士友多南奔,繇攜接收養,與同優劇,甚得名稱。” 此處描述劉寵在動蕩時期接納并照顧南遷的士人朋友。
該詞強調主動提供幫助并接納的行為,多用于曆史文獻或特定語境中,現代漢語較少使用。
攜接(xié jiē)是一個漢字詞語,由“攜”和“接”兩個字組成。
“攜”的拆分部首是扌(手)和㧯,總計6個筆畫。它的原義是手拉着某物,引申為帶着或帶領。例如,攜帶、攜手等。
“接”的拆分部首是扌(手)和巾(巾帼),總計8個筆畫。它的原義是用手接觸,引申為接收或接納。例如,接受、接待等。
“攜接”的來源是從古漢語演變而來的。“攜”作為動詞時,表示帶領、帶着。而“接”作為動詞時,表示接收、接納。将這兩個動作合并在一起,就形成了“攜接”這個詞語,表示帶領接納或帶着接收。
“攜接”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攜接”。
在古時候,漢字書寫方式和現代略有不同。以“攜接”為例,早期的寫法是“擕接”,形狀上更加接近于實際意義。這種寫法在隸書、楷書中較為常見,而現代字形則更為簡化。
一些例句中可以體現“攜接”的意義:
1. 他攜接着孩子們手,帶領他們通過交通路口。
2. 這個項目攜接了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在創新和研發方面取得了突破。
組詞:攜帶、攜手、攜帶者、攜款、接受、接待。
近義詞:帶領、引領、引導、接納。
反義詞:抛棄、拒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