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言具在,直存。 清 昭槤 《嘯亭雜錄·佟襄毅伯》:“至 圓明園 諸宮門,乃竟日裸體酣卧宮門之前。餘任散秩大臣時,曾告當事者,當事者笑曰:‘使其裸背者具全,已為厚幸,君尚何苛責哉?’”
“具全”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具全”讀作jù quán,屬于形容詞,核心含義是“具備全部的、完整的”,強調事物的齊備性和無缺失狀态。例如描述某個系統、設施或條件完全滿足要求時可用此詞。
詞義側重
該詞突出“完整無缺”的特性,常用于正式或書面語境,如“設備具全”“手續具全”等,表示相關事物已達到完備狀态。
曆史文獻用例
在清代昭梿的《嘯亭雜錄·佟襄毅伯》中,曾出現“使其裸背者具全”的表述。此處的“具全”指“直存、具在”,即“保持原樣存在”,帶有無奈或諷刺的語境,暗示某種最低限度的完整性。
如需進一步探究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嘯亭雜錄》相關篇章或權威詞典釋義。
《具全》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或事物具備了完整的條件和能力,表示充分和全面的意思。
《具全》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zhú)部,右邊是“八”(bā)部。它總共有9個筆畫。
《具全》源于《周易·系辭上篇》:“象無窮如無物,用無止如不具。”其中的“不具”意為沒有充分具備,後來演變為“具全”的意思。
《具全》的繁體字為「具全」,拆分部首和筆畫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有不少與現代寫法不同的字形。《具全》在古代寫法中的「具」字,字形中的“⺮”部寫成“⺮+九”;「全」字的右邊部分則寫成「入」+「玉」。
1. 他憑借自己的努力和才能,終于具全了當上總經理的條件。
2. 這本詞典詳實全面,能夠幫助你具全對應的知識。
具全可以用來組成其他詞語,例如:具全性、具全能、具全意識。
具全的近義詞包括:完備、齊全、全面、充實。
具全的反義詞包括:不具備、不全、缺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