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金曲卮 ”。亦作“ 金屈巵 ”。1.酒器。 唐 孟郊 《勸酒》詩:“勸君金曲卮,勿謂朱顔酡。” 唐 李賀 《浩歌》:“筝人勸我金屈巵,神血未凝身問誰?” 王琦 彙解:“金屈巵,酒器也。據《東京夢華録》雲:‘禦筵酒盞,皆屈巵如菜碗樣而有把手。’此 宋 時之式, 唐 代式樣,當亦如此。” 唐 于武陵 《勸酒》詩:“勸君金屈卮,滿酌不須辭。” 金 元好問 《芳華怨》詩:“勸君滿酌金屈巵,明日無花空折枝。”
(2).指形類金屈卮的花。 元 洪希文 《水仙花》詩:“月明夜色玉連鎖,露冷秋莖金屈巵。”
“金屈卮”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詞義核心
指一種古代酒器,名稱包含“屈卮”(彎曲的酒杯)和“金”(材質或裝飾),可能為金屬制或鎏金工藝的酒杯。
延伸含義
在文學作品中,也用來比喻形似金屈卮的花朵(如水仙花),如元代洪希文詩句“露冷秋莖金屈巵”即用此意象。
建議結合《漢典》《全唐詩》等典籍進一步考證具體器型與文學意象的關聯。
《金屈卮》是一個指代古代酒器的詞語,它由金、屈、卮三個字組成。這個詞語指的是一種用金屬制作的傾斜口徑較小的酒器。
拆分《金屈卮》這個詞的部首和筆畫如下:
金(部首:金;筆畫:8)
屈(部首:屍;筆畫:6)
卮(部首:十;筆畫:5)
《金屈卮》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音樂儀器。在古代,人們使用一種用金屬制作的器皿作為樂器,用于演奏音樂。這種器皿形狀特殊,口徑傾斜,所以被稱為《金屈卮》。由于時間的推移,這個詞逐漸演變為了指代酒器。
在繁體字中,金屈卮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金屈卮》這個詞在古代的寫法為「金屈匝幾」。這種寫法反映了古人對酒器形狀的描繪,「金」代表金屬材質,「屈」代表傾斜的口徑,「匝幾」則表示器皿的特殊形态。
1. 這款《金屈卮》是仿古制作的,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
2. 在古代宮廷中,常見使用《金屈卮》作為宴會時的酒器。
1. 金杯
2. 屈尺
3. 卮酒
1. 十酒(形容酒器的一種)
2. 小口瓶(形容酒器的一種)
1. 大口壇(形容酒器的一種)
2. 平底碗(形容酒器的一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