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男女相愛訂立的婚約。 清 沉起鳳 《諧铎·孟婆莊》:“妹 玉蕊 ,與裡中 葛生 有嚙臂盟。” 柳亞子 《玉嬌曲為鈍根賦》:“後約難留嚙臂盟,五湖天際若為情。”參見“ 嚙臂 ”。
齧臂盟:咬臂出血為誓,表示誠信。《史記·孫子吳起列傳》:“鄉黨笑之, 吳起 殺其謗己者三十餘人,而東出 衞 郭門。與其母訣,齧臂而盟曰:‘ 起 不為卿相,不復入 衞 。’”亦省作“ 齧臂 ”。《北史·儒林傳下·王孝籍》:“齧臂為期,前途逾邈,倚閭之望,朝夕傾對。” 唐 杜甫 《三絕句》之二:“自説二女齧臂時,迴頭卻向 秦 雲哭。” 仇兆鳌 注:“《世説》: 趙飛燕 妹弟少貧微,及 飛燕 見召,與女弟齧臂而别。”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志二》:“其姑賣諸販鬻婦女者。與其夫相抱泣徹夜,齧臂為誌而别。夫念之不置。”
“齧臂盟”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盟誓形式,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綜合解釋:
男女私訂婚約
指古代男女私下咬破手臂立下婚約,象征對愛情的忠貞不渝。例如清代《諧铎·孟婆莊》記載“玉蕊與葛生有齧臂盟”,柳亞子詩中也用此典表達未能圓滿的婚約。
堅定盟誓的象征
咬臂出血的行為本身代表立誓者的決心與誠信,常見于結拜、承諾等場景。如《史記》記載吳起與母親訣别時“齧臂而盟”,發誓不成就事業不歸鄉。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典故或文學作品中的用例,可參考《史記》《警世通言》等原著。
《齧臂盟》是指兩個人互相咬或齧咬自己的臂膀,以血為誓言締結盟約的一種行為。這個詞在古代常用于形容兄弟情誼、生死情誼或忠誠義氣。
《齧臂盟》由3個漢字組成:
根據部首和筆畫情況,可以将《齧臂盟》的拆分為:
《齧臂盟》最早出現在《封神演義》這部古代小說中,描述了武王伐纣的故事。故事中,武王咬破手臂,與姜子牙共同締結盟約,立下決心除掉暴虐的纣王。
繁體字的寫法為《齧臂盟》。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下面是《齧臂盟》這三個漢字在古代的寫法:
1. 兄弟之間的情誼如《齧臂盟》一般,生死與共。
2. 他們用《齧臂盟》來表示彼此間的忠誠和信任。
與《齧臂盟》相關的詞彙:
近義詞:結拜、結盟、結交。
反義詞:疏遠、背叛、解除盟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