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蟠蟄的意思、蟠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蟠蟄的解釋

(1).蟄居;隱居。 唐 姚合 《贈終南山傅山人》詩:“蟠蟄身仍病,鵬摶力未通。” 張際亮 《送雲麓觀察督糧粵東》詩:“蟠蟄泥塗愧頭角,飛騰滄海淩風潮。”

(2).藏伏。 宋 司馬光 《瘿盆》詩:“海鼃鬭怒腹幹張,老鮫蟠蟄鱗鬐秃。”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蟠蟄”是一個具有古漢語色彩的詞語,主要用于形容隱藏、潛藏或隱居的狀态。以下是其詳細解釋及用例:

一、基本釋義

  1. 蟄居;隱居
    指人或生物長期隱匿在某個地方,不顯露自身。常見于描述隱士或遠離世俗的生活狀态。
    例句:

    • “蟠蟄身仍病,鵬摶力未通”(唐·姚合《贈終南山傅山人》)
    • “蟠蟄泥塗愧頭角,飛騰滄海淩風潮”(張際亮《送雲麓觀察督糧粵東》)
  2. 藏伏
    側重于描述動物或事物潛藏、盤曲的狀态,如冬眠生物或潛伏的物體。
    例句:

    • “海鼃鬭怒腹幹張,老鮫蟠蟄鱗鬐秃”(宋·司馬光《瘿盆》)

二、詞語構成

三、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或曆史文本中,如詩詞、古文,現代口語及普通文本中極少出現。需注意語境,避免誤用。

如需更全面的古籍用例,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詩詞集。

網絡擴展解釋二

蟠蟄

蟠蟄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來形容春天季節中動物從冬天的冬眠狀态中蘇醒過來,開始活動的現象。

拆分部首和筆畫

蟠蟄由部首蟲和部首昔組成,其中部首蟲位于左邊,部首昔位于右邊。

蟠的筆畫數為12畫,蟄的筆畫數為14畫。

來源和繁體

蟠蟄是一個古老的漢字,在《爾雅》和《廣韻》等古代字典中都有收錄。該詞最早的意義是指蛇卧,後來引申為春天萬物複蘇的象征。

在繁體字中,蟠蟄的寫法為「盤蟄」。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蟠蟄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蟠寫作「盤」,蟄寫作「蟄」。

例句

春天到了,動物們從蟠蟄的狀态中蘇醒過來,開始展開各自的活動。

組詞

蟠蟄可以與其他漢字組成不同的詞語,例如蟠桃、蟄伏、盤踞等。

近義詞

蟠蟄的近義詞包括蘇醒、複蘇、蘇醒等。

反義詞

與蟠蟄反義的詞語有冬眠、休眠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