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 南朝 梁 吳均 《續齊諧記·紫荊樹》載, 京兆 田真 兄弟三人析産,拟破堂前一紫荊樹而三分之,明日,樹即枯死。 真 大驚,謂諸弟曰:“樹本同株,聞将分斫,所以顦顇,是人不如木也。”兄弟感悟,遂合産和好。樹亦複茂。後因以“田荊”為兄弟和好之典實。 前蜀 貫休 《上留田》詩:“我欲使諸凡鳥雀,盡變為鶺鴒;我欲使諸凡草木,盡變為 田 荊。” 明 陳所聞 《念奴嬌序·雲住閣為歐陽平林青林長林題》套曲:“身在白雲層,惟願取披雲載酒,同醉 田 荊。”
“田荊”是一個具有典故色彩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角度理解:
源自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紫荊樹》的記載:京兆田真兄弟三人分家時,計劃将堂前的紫荊樹砍成三份。次日樹枯死,田真感歎“人不如木”,兄弟因此感悟,放棄分家并和好如初,紫荊樹也恢複生機。
引申義:象征兄弟和睦、家族團結,常用于詩文表達親情珍貴(如貫休詩句“盡變為田荊”)。
有部分詞典(如)将其拆解為“田”(平凡)與“荊”(荊棘),解釋為“能力平庸者難抗困境”。但此說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與原典存在混淆,建議以典故含義為主。
使用建議:在文學或曆史語境中,優先采用“兄弟和睦”的典故義;若遇其他解釋,需結合具體語境考證。
田荊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多個意思,主要包括:
1. 粗野、愚昧的人。
2. 指一種陸地植物,也被稱為水苋菜。
3. 指古代地名,“田荊山”,位于今湖南省衡陽市南部。
田荊的拆分部首為禾(hé)和艹(cǎo),其中禾部表示有關農業和作物,艹部表示有關植物。
田荊的總筆畫數為14。
田荊最早來源于《說文解字》,其中“田”指地,有關農業;“荊”則代表一種具體植物的名稱。這個詞語的多義性是根據不同的背景和語境而演變的。
田荊的繁體字為「田荊」。
古時候漢字中的田荊并沒有明确的寫法,因為它的演變是根據時代和書法風格而變化的。然而,可以通過研究古代文獻和銘文,來了解一些可能的古代漢字寫法。
1. 他那麼粗魯無禮,真是個田荊!
2. 這種水苋菜也被稱為田荊。
3. 我們計劃去湖南的田荊山遊玩。
田荊可與其他詞語組合成為以下組詞:
1. 田野:有關農田的意思。
2. 荊棘:指一種帶刺的植物,常用來比喻困難和痛苦。
3. 利田荊:指勤勞的農民。
田荊的近義詞包括:粗人、鄙人、愚夫。
田荊的反義詞包括:文雅、聰明、有教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