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居的意思、亭居的詳細解釋
亭居的解釋
水靜止貌。《漢書·西域傳序》:“ 蒲昌海 ……其水亭居,冬夏不增減,皆以為潛行地下。”《初學記》卷六引此傳“亭”作“渟”。
詞語分解
- 亭的解釋 亭 í 有頂無牆,供休息用的建築物,多建築在路旁或花園裡;涼亭。牡丹亭。 建築得比較簡單的小房子:書亭。郵亭。崗亭。 適中,均勻:亭勻。 正,當:亭午(正午,中午)。 筆畫數:; 部首:亠; 筆順編
- 居的解釋 居 ū 住:居住。居民。同居。隱居。居處(?)(.住所;.指生活處境)。居處(?)(住所)。 居住的地方:新居。故居。遷居。蝸居(喻窄小的住所)。 當,占,處于:居首。居中。居高臨下。二者必居其一。
網絡擴展解釋
“亭居”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水靜止不動的狀态,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釋義
- 詞義:形容水面平靜、停滞不動的樣貌,常見于古代地理或文學描述。例如《漢書·西域傳序》提到蒲昌海“其水亭居,冬夏不增減”,即用此詞描述水域的穩定狀态。
2.單字分解
- 亭:
- 本義指路旁或園林中的小型建築(如涼亭、書亭)。
- 引申為“靜止”“均勻”之意,如“亭午”(正午時分)。
- 居:
- 原指居住或住所,此處引申為“停留”“存在”的狀态。
3.文獻例證
- 地理描述:古代文獻中多用于刻畫湖泊、河流的靜态特征,如“水亭居”強調水流停滞的自然現象。
- 文學引用:唐代白居易《北亭》中“茅亭居上頭,豁達門四辟”,以及明代吳寬詩句“非藉此蔭庇,誰結幽亭居”,均以“亭居”烘托環境靜谧的意境。
4.現代關聯
- 在近現代語境中,該詞多保留古典色彩,常見于地名或詩文賞析。例如上海安亭鎮的“安亭居民”雖與詞義無直接關聯,但保留了“亭居”作為構詞元素。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水文術語或相關詩文,可參考《漢書》及唐宋詩詞集。
網絡擴展解釋二
亭居的意思
亭居是一個詞,表示在亭子裡居住或居住在室外小亭子裡。這個詞形容一種安逸、閑適的生活方式。亭居也可以指的是一個人在亭子裡休息、工作或寫作。
拆分部首和筆畫
亭居的結構是由兩個漢字組成:亭和居。
亭(tíng)是由立(lì,站立)和甬(yǒng,廊道)組成,表示一個有頂的小亭子的樣子。
居(jū)是由屍(shī,屍體)和句(jù,從古代句辟中的藏書架)組成,表示居住。
來源和繁體
亭居是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之一,源于中國古代的文化背景。在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中,亭居被視為一種可以遠離塵嚣、靜心思考的方式。
在繁體字中,亭居的寫法是「亭居」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亭居的寫法有時會出現變化。例如,亭字在古代會寫成「廴」(yǐn)和「廰」(tīng),居字會寫成「屋」(wū)。
例句
他喜歡在花園裡的小亭子裡亭居,享受甯靜的時光。
這位文人常常選擇亭居作為寫作的場所。
相關詞彙
組詞:亭院、亭台樓閣、居所、居住
近義詞:逸居、閑居
反義詞:忙碌、奔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