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聽采的意思、聽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聽采的解釋

聽而采納之。 南朝 陳 徐陵 《司空徐州刺史侯安都德政碑》:“聽采民訟,昏曉必通,召引軒欞,躬親辯決。” 宋 司馬光 《學士院試李清臣等策問》:“庸人之情,喜因循而憚改為,可與樂成,難與慮始,紛紜之議,不足聽采。”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聽采”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但在古代文獻中時有出現。其含義主要圍繞“聽取并采納”這一核心概念展開,具體可從以下角度理解:

一、核心釋義 指聽取(意見、建議等)并加以采納。強調主動聽取他人的言論或建議,并選擇性地接受、采用其中的合理部分。例如:

“為政者當廣開言路,聽采衆議,方能明察得失。”

(出自《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第1285頁)

二、語義分解

三、典型用法與語境

  1. 君主納谏:常用于描述古代君主或上位者聽取臣下、百姓的意見并采納。

    “陛下聖明,虛懷聽采,故忠直之士得以盡言。”

    (參考《後漢書·卷四十六》)

  2. 決策參考:指在做出決策或判斷前,廣泛聽取各方信息或建議。

    “凡有疑獄,須詳加勘察,聽采證詞,務求公允。”

    (語出《折獄龜鑒》宋·鄭克著)

  3. 個人修養:指個人虛心接受他人有益的意見或批評。

    “君子修身,貴在聽采善言,有過則改。”

    (化用自《論語·子路》“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精神)

四、與現代詞彙的關聯 “聽采”的核心含義在現代漢語中主要由“聽取”、“采納”、“聽取并采納” 等短語表達。其使用場景多見于正式或書面語體,強調對意見的重視和選擇性接受。

五、備注 “聽采”屬于文言詞彙,在現代白話文中已較少單獨使用,但其承載的“虛心納言”“集思廣益”的精神内涵至今仍具價值。

主要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聽采”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一、作為動詞短語

基本含義:指聽取并采納他人的意見或建議(即“聽而采納之”)。
文獻例證:

二、作為形容詞(存疑)

部分來源(如)将其解釋為“聽到他人贊美而感到愉悅”,類似成語用法。但此釋義缺乏權威文獻佐證,可能屬于現代語境下的引申或誤用。

使用建議

  1. 優先采用動詞含義:在古籍或正式文本中,“聽采”多表示聽取并采納意見。
  2. 注意語境:若現代語境下表示“因贊美而愉悅”,需結合上下文謹慎判斷是否合理。

提示: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

百戲人鄙惡筆傑避難波動不蜩補增禅更纏腳超然獨處逞應宸掖馳射樗雞粗才膽破心驚誕説登賢書俄瞬副虹枸槽子國言化升晦匿火花降命剪精損慮減膳徹懸攪給袈裟稭子近比計日以待絶交涼拌連營料兵飗飃龍子幡録供扭轉殍殣甓珠破俗潛移默運清疏缺謬區劃桑林禱澀苦生津神區淑雅頌系踏筵填格子绨椠屠保遐懿鞋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