渎貨的意思、渎貨的詳細解釋
渎貨的解釋
貪污財物。《世說新語·德行》“ 謝公 夫人教兒,問太傅” 南朝 梁 劉孝标 注:“太尉 劉子真 清潔有志操,行己以禮,而二子不才,并瀆貨緻罪, 子真 坐免官。”《舊唐書·懿宗紀》:“而負恩已甚,瀆貨是求,叨榮苟幸於一時,遺患遂逾於積歲。” 宋 王禹偁 《監察禦史朱府君墓志銘》:“﹝ 宗維忠 ﹞有白金數千兩……公親劾之,其實家財無贓污狀,惟 忠 請自誣,以脫繫獄,公不許,刺問履歷,未嘗有瀆貨事,乃請原其罪。”
詞語分解
- 渎的解釋 渎 (瀆) ú 水溝,小渠,亦泛指河川:溝渎。四渎(古代對中國“長江”、“黃河”、“淮河”、“濟水”的合稱)。 輕慢,對人不恭敬:亵渎。渎職。煩渎。 渎 (瀆) ò 古同“窦”,洞。 筆畫數:;
- 貨的解釋 貨 (貨) ò 商品:貨物。貨主。貨位。貨棧。 錢币:貨币。通貨。 賣:貨殖(經商)。貨賣。 賄賂。 罵人或開玩笑的話:蠢貨。寶貨。 筆畫數:; 部首:貝;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渎貨”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1.基本釋義
渎貨(拼音:dú huò,注音:ㄉㄨˊ ㄏㄨㄛˋ)指貪污財物,通常用于描述官員或掌權者利用職權非法斂財的行為。
2.引證與出處
- 該詞最早見于《世說新語》的注疏中,南朝梁劉孝标注:“太尉劉子真清潔有志操……而二子不才,并瀆貨緻罪。”意指劉子真的兒子因貪污獲罪。
- 《舊唐書·懿宗紀》也提到官員“瀆貨是求”,批評其貪腐行徑。
3.用法舉例
- 古代:如春秋時期晉國官員羊舌鲋“渎貨無厭”,因貪財著稱。
- 曆史人物:明代沐瓒生前“渎貨無厭”,鎮守雲南期間斂財二十餘年。
4.其他說明
- 詞性:動詞,多用于書面語或曆史文獻。
- 近義詞:貪渎、貪墨(需結合具體語境使用)。
- 現代使用:屬較生僻的文言詞彙,常見于曆史研究或文學作品中。
如需更全面的釋義或例句,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文言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渎貨(dú huò)是一個中文詞彙,常用于形容不尊重、不遵守規則或倫常等的行為或言論。現在來詳細了解一下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詞彙。
渎(dú)的拆分是水(氵)和直(十),共兩筆;貨(huò)的拆分是貝(貝)和化(化),共五筆。
渎貨一詞源于古代漢語,具有豐富的文化内涵。在古代,渎貨指的是對神明進行不敬或不恭的行為,常常用來形容違背禮儀、不合道德的行為。如今,渎貨也可用來形容對他人的不尊重或對規則的違反等。
關于繁體字,渎(dú)在繁體中的寫法依然是「渎」,貨(huò)的繁體字是「貨」。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渎的寫法是「奪土」,即用奪字旁與土字旁組合而成。貨的古代寫法是「貝化」,即将貝字旁與化字旁組合而成。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他對長輩說話毫無渎貨之意。
2. 這個演員渎貨了導演的指示,導緻拍攝進度延誤。
與渎貨相關的詞彙包括:
1. 不敬:形容對長輩、上級或神明不恭敬的行為。
2. 不遵守:指對規則、法律、合約等不遵循或不履行的行為。
3. 不尊重:形容對他人的權益、意見或觀點不予以尊重的行為。
與渎貨意思相反的詞彙可以是:
1. 尊重:指對他人權益、意見或觀點的充分重視和敬重。
2. 遵守:表示按照規則、法律、合約等來行事,不違反或違背。
希望以上内容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渎貨這個詞。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我會很樂意幫助你,盡管請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