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吞風飲雨的意思、吞風飲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吞風飲雨的解釋

猶言餐風宿露。形容四處奔波,生活艱辛。 明 袁宏道 《乞改稿二》:“急莫急於國課,去年職開徵之始,晝夜焦蒿,吞風飲雨,僅得免於參罰。”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成語“吞風飲雨”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吞風飲雨”形容四處奔波、生活艱辛的狀态,與“餐風宿露”含義相近,常用來描繪人在旅途或艱苦環境中為生計勞碌的情景。

  2. 出處與背景
    該成語最早出自明代袁宏道的《乞改稿》:“晝夜焦蒿,吞風飲雨,僅得免于參罰。”原文描述官員為完成國家賦稅任務而日夜操勞的艱辛。

  3. 結構與用法

    • 結構:聯合式成語,由“吞風”和“飲雨”兩個動賓短語并列組成,強調動作的持續性。
    • 用法:多作謂語、定語或賓語,例如:“他吞風飲雨多年,終于事業有成。”。
    • 感情色彩:中性,既可表達堅韌精神,也可單純描述艱苦經曆。
  4. 近義詞與擴展
    類似成語包括“風餐露宿”“栉風沐雨”等,均以自然現象比喻生活磨難。

  5. 注意事項
    該成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用于書面或文學性表達,口語中更常用“風裡來雨裡去”等通俗說法。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參考明代袁宏道相關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吞風飲雨的詞義

《吞風飲雨》是一個成語,表示形容人或事物勇敢、堅強、無所畏懼。常用來形容人們面對困難或逆境時,毫不退縮,勇往直前的精神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吞風飲雨》由兩個字組成:

來源和繁體字

《吞風飲雨》來源于《左傳·襄公十五年》:“我欲下堂乘輿,吞風飲雨。”繁體字為「吞風飲雨」。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吞風飲雨》的古代寫法為「呑風飲雨」,其中「吞」的古代寫法為「呑」。

例句

1. 他有着吞風飲雨的精神,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能堅持下去。

2. 這支隊伍吞風飲雨,勇往直前,最終取得了勝利。

組詞

1. 吞聲忍淚

2. 吞雲吐霧

3. 吞吞吐吐

4. 飲水思源

5. 飲泣

近義詞

1. 英勇無畏

2. 膽大包天

3. 舍生忘死

4. 百折不撓

5. 剛毅堅韌

反義詞

1. 怯懦膽小

2. 退縮

3. 畏縮

4. 喪失勇氣

5. 膽怯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